044(1 / 3)

第44章044

第四十四章

望月楼内,丝竹声声,觥筹交错。

林知县那张板正的脸上难得带上舒缓的笑容,正端起酒杯与王氏家主对饮,“等那条路修好,怕是还要麻烦您家老太爷亲自提笔做一篇文章…王氏家主王令姜低头浅浅抿了一口,闻言便客气地替自家老父推脱:“家父不过举人功名,不及县尊您进士出身,才学深厚,这文章,还是由您来作最合适。虽然是客套话,但这话的确说到了林知县的心坎上。他一向自诩才高,虽是同进士出身,但在东山县的地界上,他的进士身份已是最高,卢县丞也只是个未榜举人,杨主簿更是连举人都不是,只是个秀才,后来捐的官儿罢了。

林知县方才那番话,也未见得有多看得起王家老太爷,只不过是为了将王氏绑在自己这一头的借口罢了。

但王令姜方才之言,虽是恭维他,但也的确拒绝了他的拉拢。想明白之后,林知县唇边的笑意逐渐僵住,心中生出几分恼怒来。就在他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卢县丞忽然端着酒杯走到他与王令姜中间,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向他,“下官恭喜大人。”林知县看着这个自打他被贬谪到东山县来,就处处同自己作对的县丞,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厌恶来,只保持着面上的冷淡,“卢县丞此话何意?本官何喜之有啊?″

说话的同时,他不由在心中冷笑。

难不成她见自己方才跟本地大族乡绅们谈成了年后修路的事儿,觉得斗不过自己,便主动弯腰来求和了?

怕是晚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他所想。

只见卢县丞忽地笑了笑,那笑意又很快隐去,“下官在松阳书院求学时,曾与令妹有过一面之缘,彼时她正是山长的得意门生,才学过人,且为人谦逊,在书院中人缘极好,听说她在今年乡试中了举人,还是头名解元,想必来年会试殿试,定能金榜题名。”

“下官可不就得提前恭喜大人,家中又要多一位进士了。”一旁的王令姜闻言,也面露惊讶,举起酒杯,“原来大人家中还有这样的喜事,草民也得敬您一杯。”

周围听到卢县丞方才所说的人不少,不管是顾着面上情分还是真心心道喜,纷纷都端着酒杯来敬。

林知县脸上的笑更僵硬了,但面对众人不断的贺喜和敬酒,只得憋着一口气照单全收。

几杯酒下肚,他不免有些头晕,在心里把卢县丞骂了个狗血淋头。什么叫哪壶不开提哪壶?!

天知道他自小最讨厌的便是林铮这个妹妹。从他记事起,不管是父亲母亲,还是教他们读书的先生,都夸她天分过人,钟灵毓秀,自己要背八遍十遍的书,她看一遍就会了,自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练字,却还是写得不如她,自己辛苦读书,可乡试还是落榜了两次,第三次才堪堪考上,而后的殿试更是只中了个同进士。可她呢?第一回乡试就中了头名解元!

当盛京那边的报喜信送过来时,他把自己在书房关了整整一日,直到把那封信扔进炭盆里烧成灰烬,心里才总算舒服了些。他为何不喜七娘这个长女,她是方氏所出是其一,其二便是她太像林铮了。从长相到读书的天分,不管是哪一样都让他看了心生厌恶。于是他故意冷落这个女儿,对她不闻不问,碰见便是训斥责骂,任由她被被李氏管治,被下人们怠慢。

好像只有这样,他才能把自己在妹妹那边受的气都发泄出来一般。他收回思绪,对下一个来敬酒的人摆摆手,故作苦笑,“好了好了,若是再喝下去,本官今晚就得被抬着回去了。”话音刚落,就见他的长随从外头进来,面上隐约带着焦急,附到他耳边说了几句什么。

而后就见林知县皱起眉头,随即便找了个借口放下酒杯,掀开帘子出去。长随进来的动静瞒不过旁人,他人走后,王令姜便朝身后的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很快会意,悄无声息地出门打探消息。卢昭见状也转过身,却看到自家表哥正坐在桌旁,甩开膀子手不停地夹菜,每一筷子都落在肉菜上,一口羊肉一口牛肉,一口鸡鸭一口鱼肉,吃得不亦乐乎。

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走到对方身边,用力往他胳膊上掐了一把,“顾叶!”

顾叶动作僵住,差点儿疼得叫出声来,一抬头对上自家表妹的视线,不由尴尬地笑笑,“哈哈哈,那啥…有啥事儿你说,掐人做什么,咳咳,要让我做什么?″

“林岳刚出去了,你去打听打听,出了什么事儿?”顾叶“哦”了一声,放下手里的筷子,拿帕子潇洒一抹嘴,迈着大步就出了门。

卢昭正要回原处,身边却忽然响起熟悉的声音,对方语气熟稔,“没想到你还认识县尊大人的妹妹,怎么,难不成当年还有一番交情?”她转过身,对上王令姜带着调侃的视线,眼中闪过一抹情绪,随即便哂笑一声,“林铮可是山长的得意门生,同窗们都争相交好的人物,我这种拼尽全力也才勉强考上举人的人,怎么配跟人家有交情?”“是么?”

王令姜若有所思地看着她,话里带着试探,“怎么我方才听着,却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儿呢?”

卢昭不想提这件事,话头一转提起旁的,正色道:“别忘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