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了一部分穷苦百姓的感受,如果要处置的话,按照我大宋律法,最多斥责几句!”
听到这话,曾公亮朝前走了两步,开口道:“官家,臣以为,依法无错,但品行有失,也是大错!”
“为官者,缺少怜悯之心,那就做不了一名好官,臣认为,蔡京已不适合再担任蔡州知州之职,这种人,应该去需要考究寻法的三司或大理寺,他不适合做父母官!”
蔡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赵顼是清楚的。
此人能力很强,野心也很大,人生目的就是成为百官之首。
若蔡京听到曾公亮这样说他,心中必生怨念。
赵顼思索了一番,道:“这样吧,寿州百姓身处旱情之中,本就不易,蔡京如此不得人心,便先将他免职吧,着寿州通判行知州职责,至于到底要不要将其调离寿州,旱情之后再说!”
蔡京之过,若放在平常,那最多就是训斥几句。
但如今旱情严重,还因他让百姓闹到了汴京城,自然要从重惩罚。
赵顼本以为此事就这样结束了。
哪曾想刚刚颁布这个任命没多久,王安石来了。
很明显,王安石乃是为蔡京说情的,蔡京是王安石培养起来的,且王安石一直挺看好他。
“官家,臣看了刑部的卷宗,寿州知州蔡京并无大过,为何要将其免职,这……这不是寒了天下变法臣子的心吗?”
“据臣了解,在寿州,至少有七成百姓是支持蔡京的,因为蔡京将他们从贫苦中拉了出来。而那三成,蔡京还在努力,哪曾想因为一场旱情,导致这些百姓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但是,这不是蔡京的错!臣认为这次惩罚,对蔡京有些不公平!”
王安石说话向来很直,赵顼也已经习惯了。
新法在寿州确实施行的不错,尤其是今年大力推行的免役法。
赵顼想了想。
“朕明白,但是百姓的情绪不能不照顾,寿州旱情严重,有百姓卖儿鬻女,有老人为省粮食,自断活路。他们都有怨念,而唯有重惩蔡京,才能平息这场怨念。另外,朕也觉得,蔡京的功利心太重了,为了能够完成变法任务,他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他才二十来岁,他的仕途太顺了,是时候让他体验一下坎坷了……”
赵顼讲完后,王安石便不再争辩了,默许了这个决定,然后便告退了。
翌日,垂拱殿,又到了常会之时。
赵顼刚坐下,便见司马光呈递着奏疏走到了最中间。
“官家,臣有本要奏!”司马光高声道。
“讲!”赵顼面带笑容。
“臣恳请朝廷废除免役法,依旧推行差役法!”司马光高声道。
此话一出,全朝震惊。
在变法之前,大宋一直推行的乃是差役法,所谓差役法,就是百姓有义务向朝廷提供无偿的劳动。
比如:修河固堤,建桥修路等。
家中有男丁者,需要依据男丁的数量轮流进行劳役。
而免役法就是,百姓可以交钱免役,然后朝廷再去花钱雇人干活。
此新法的发起人,便是王安石。
其作用在于,可以为国库增收,同时使这种劳役方式更具有市场商业化,免得一些百姓出工不出力。
此法,算得上这三年来,除了青苗法、方田法外,对百姓改变最大的一套变法策略了。
而司马光提出要废新立旧,显然很大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定了新法取得的成就。
“理由呢?”赵顼问道。
司马光拱手道:“其一,此策略虽然对大部分百姓有利,但是却严重损害了那些最下层百姓的利益,他们要交免役钱,然后最后的劳役还是让他们全干了。这次旱情是一个发大器,证明此法策对百姓是有害的。其二,据臣得知,此新法策略并不能得人心,百姓认为这是朝廷在更加苛刻地剥削自己,如此丢失民心之策,怎能用之!”
听到这些话,一旁的王安石已经皱起眉头,一只脚快要迈出去了。
免役法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定然不会允许就这样被废除的。
待司马光说完后,王安石站了出来。
“官家,臣不同意司马相公的意见,我们已然开启了变法,便不能再走回头路!”
“纵观古今,没有十全十美的法策,为了一小波百姓,便要废弃国之变革大事,实在是因噎废食,此乃黄口稚子的想法!”
这时,一名御史走了出来。
“王翰林,本官看你是只想着新法变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任何一个百姓的意见我们都应该听取,凡是对百姓产生危害的发策,都应该废弃!你想着当圣人,我们只想着当一个心怀天下百姓的好官员!”
此名御史这样说,已经有些涉及人身攻击了。
但是铁齿铜牙的王安石,在辩论上还从未吃过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