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赢(2 / 3)

所谓‘杀猪换羊’是无意间发现的。

起因是前去马鲁古群岛交易的船上,养的猪跑到甲板上了,被德那地岛的原住民看到,报告了酋长。

因为信仰问题,所有岛民都因为猪的出现感到极度的身心不适。不穿衣服却十分虔诚的酋长慷慨的提了一个建议:杀死船上所有的猪,就能得到等价的羊和鸡等牲畜的赔偿。

这种好建议,自然不会有人拒绝。

也是因此,牧场需要大规模杀猪加工熏肉、腌肉、火腿时,就会先开船去马鲁古群岛,免费拉一船羊或鸡回来。

原住民崇尚自由,但又不傻,关键是也没太多羊。羊圈空了,自然就学到了教训。

原住民成长了,坤甸得到了羊,达成完美双赢。

但俗话所说的好:不在同一只羊身上薅羊毛的人,不是好的牧羊人。

刘季觉得香料群岛的岛民潜力无穷,便问道:“经过天主教和新教那些传教士轮番上阵,原住民学会文明的外衣了吗?”

“外衣?”李文不明所以,直到刘季指了指身上的衣服,他才恍然大悟。

“数据不全面,德那地岛大概有15%的原住民开始穿纱笼了,其他岛上仍旧崇尚自由天性。”

纱笼,就是裹着下半身的围裙,男女款都有。

因为天热,南洋的大多数男性原住民都只穿一件纱笼。

穿的少,意味着对布的需求少,对坤甸现在和未来的纺织品贸易都极为不利。

既然基督教的传道士不行,那就换个别的宗教的去。

“没有市场,我们就得主动开发市场。”

刘季提议道:“咱们这里应该有3个,还是4个书生吧,给他们找个正经工作,让他们去香料群岛,给原住民普及普及什么叫作文明,也省得他们天天得靠人接济才能生活。”

“如果以后有和尚来,或者不会教数学、绘图的修士来,也一并送过去。”

与会众人被惊得目瞪口呆,但很快,便拍手称赞。

这件事干好了,是三赢。

坤甸能卖出更多布,书生传播了学问,原住民变得更加开化。

干不好也有一赢。

至少将不事生产的闲人请走了。

会议继续,话题仍旧聚焦在香料群岛。

不过,议题成了丁香、肉豆蔻和肉豆蔻皮这三种高价香料。

和胡椒不同,起初,丁香只在哈马黑拉岛西岸附近的德那地岛、蒂多雷岛、马基安岛、莫蒂岛这些小岛上存在。这个世纪初,丁香向南传播到了安汶岛和赛兰岛。

每磅(荷兰磅,0.494公斤)香料,在亚洲的售价大概在3.5荷兰盾,折合白银为2.3两/公斤。

但是,丁香的产量很低。

公司统计到的数据显示,整个香料群岛丁香年产量为300万磅左右,有增加趋势。

其中,发展公司每年可以得到10万磅左右。

可惜,丁香在亚洲的市场——包含大明、日本、印度、波斯等等,只有170万磅。而且几乎都是发展公司无法交易到的地方,所以公司获得丁香都是低价卖给葡萄牙人或荷兰人。

肉豆蔻只在班达群岛的各个小岛上生长,其产量和丁香接近,但价格稍低,不过也同样是非大富大贵能消费的奢侈品。

而肉豆蔻皮,就是包裹肉豆蔻果仁的表皮,年产量大概只有9.5万磅,售价比丁香稍高。

当前,公司还囤积了接近8000磅的丁香和3万磅的肉豆蔻。

这些香料的销售也成了问题。

搁之前,刘季确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和大明闹僵了,根本没办法把货物直接卖到大明去。

此次在濠镜澳结识了安南阮氏,正好可以把这些高价香料卖给阮氏,或者交易他们的丝绸和奇楠香。

公司的员工们还不知道阮氏的事,刘季特意做了提醒:“阮氏的奇楠香、沉香和丝绸是咱们以后和日本贸易的关键,务必能拿多少拿多少。”

“刀、剑这些也可以向他们推销,但是火炮的交易,你们不用参与。”

“尽可能把多的产品,酒、肉干、奶酪都推销给他们。”

“丁香,售价至少要达到2盾/磅,肉豆蔻售价超过1盾就行,具体的你们看着办,力求不要压货,不要放在仓库里发霉。”

话音刚落,有商会成员提了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