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弧光影视的新领域(1 / 2)

和孟白这种“新人抓住风口机会一波起飞”不同,朱振华在影视这个行当里厮混了有二十年。

从光线到新秀再到嗖狐,属于那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类型。

他是很早之前就买下了包括《最好的我们》在内一共三本的“振华系列”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振华买“振华”,就很有缘分。

当然了,这是玩笑之语,实际上他看上的就是这种小清新风格的青春校园故事。

“九成观众的青春里不会有堕胎,打架,劈腿和撕比。”朱振华道:“但是他们一定会有考试,刷题,迟到被罚站,和同学传小纸条,在学校停电的时候欢呼。”

孟白回忆了一下自己的高中生活,其实前面那些多少也还是有的,但基本都是出现在校园传闻和坊间传说里。

有人说“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但即使是像孟白这样从来不用自己买早餐的“天赋型选手”,对青春最深刻的印象也依然是“一根神奇的金属小棒穿过旋转磁场能产生多大的电流”。

普通人哪会有那么多的狗血遭遇,是早六晚十不够累,还是作业不够多,还是数学物理不够难?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总是会对陌生的事物心生向往。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是平淡的,所以他们才会在充满“狗血”的青春片里,去追寻那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青春”。

换而言之,如果“青春片”剧情和自己的经历全都一样,那直接回忆一下就好了,何必还要专门去看剧呢。

听到孟白的疑问,朱振华笑了下:“没有失礼的意思,孟总应该刚毕业不太久吧。”

孟白也不讳言,点点头道:“两三年。”

“两三年,那确实对于青春的记忆应该还挺清晰的。”朱振华感慨了一句,“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离开校园生活七八年甚至是十几年,被社会和工作磨平填满的人来说,已经很难再回忆起那些时光了。”

有的青春片,是拍给正值青春的人看的;而有的青春片,是拍给青春不在的人看的。

“像我们之前做的《匆匆那年》,受众群体就主要是大学生和刚毕业不久的人群。这部《最好的我们》,则是拍给那些二十五六岁以上的人群。”朱振华介绍道。

说到这,孟白好奇的询问为什么没找嗖狐投资。有《匆匆那年》的成功基础,新项目应该会很容通过的吧。

朱振华没急着解释,而是先问道:“孟总您刚才应该去过刘总那吧,不知道他有没有和您说拒绝的理由。”

“剧情平淡、网感太差,投资太高、性价比差。”

“哈哈,果然这些视频网站的负责人都是差不多的思路,嗖狐那边给我的理由也是一样的。”朱振华笑了一声,又摇头道:“网剧说白了也是故事,和传统影视、文学都是相通的。怎么换了个平台,就多了個‘网感’这种东西。”

这个观点孟白倒是不怎么同意,虽说本质内核都一样,但表现形式上肯定是会有不同的。

就好像传统文学和网文一样,后者注定需要比前者有更快的节奏、更多的爆点、更爽快的剧情。

不然都和某些三流的华娱文作者一样,写个故事磨磨唧唧的废话半天,你不扑街谁扑街。

不过对于剧情风格这种东西,每个人理解不同。孟白不纠结这个点,而是另外问道:“我听说,朱总您这部剧的投资预算要两千万?”

一提到预算资金,朱振华脸上顿时露出些赧然神色。

“这个确实,但是要保证品质,让观众真的能感受那种青春回忆感,那无论是场景布置、机器设备还是后期制作,都需要安排。”朱振华叹气道:“这还是在不用那些高人气的流量明星,尽量多用新人可以节省片酬的前提下。”

说完,他忽的想起坐在自己对面的貌似是个潜在投资人,又赶忙道:“如果有完备的制片流程和制作团队,能保证拍摄顺利的话,应该还可以再省个两三百万。”

我倒是有制作团队,但只怕拿来拍青春片你不敢用啊。

想了想,孟白问道:“剧本现在有了吗?”

朱振华递过来一份文件,“这个是我们目前最新定下的一个版本,和原著比,增加了一个男二的角色,还删减了一些过渡剧情以保证节奏更快。”

“编剧是哪位啊?”孟白出于同行本能,顺口问道。

“李嘉老师。”朱振华道:“他是前两年那部动画电影《魁拔》的编剧和文学策划。”

《魁拔》孟白倒是听说过,质量挺高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可惜就是票房不行。

大概翻了翻手上的剧本,孟白道:“朱总,我们弧光影视这边主要是做悬疑题材的,所以也确实想开拓一下青春剧的项目类型。这样,我回去先看一下剧本和原著小说,然后咱们再联系。”

“好的,多谢您了。”朱振华郑重的感谢道。

不管孟白是不是在客套,至少这是他这段时间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了。

两人握手告辞,临走前孟白道:“顺便一问,您这个‘小唐人公司’和上沪的‘唐人公司’没什么联系吧?”

朱振华愣了下,摇头解释道:“没有,我们的糖是糖果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