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阳镇距离大河村也就三十多里路,几人说话间便也到了。
此时村口已经等待着六人,或挑或背着一些东西,准备去镇子中的集市卖,还可顺便赶集,填补家用。
黎云夏祖孙二人给了老头十个铜板,便下了车。那六人将东西放了上去,牛车掉头,他们上了车,便向着靖阳镇而去。
独留祖孙二人,黎云夏看着老太太面无表情的脸,轻声问道“外婆,现在怎么办?”
老太太瞥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大河村那条看不到头的村路。提了提肩膀上的包裹,边走边道“就按照你想的做吧!”
“外婆,不气好不好,咱不都说好了嘛!好就帮,不好就拆。”黎云夏小心的跟着,小声的说着。
老太太叹气道“我真没有想到,我的闺女竟然给了我这么大的惊喜。小时候在家那可是个小霸王,到这里却给别人家当牛做马。真真是给我长脸!”
“外婆,以后一定会好的,这些年受的罪,就当是给她教训了。”
“可笑,让别人教训?我这老脸啊!生疼!”
“外婆,谁叫她不听你的话。你别气了,我会有办法让她好起来的。”
“你用什么办法我不管,但,必须给我好好教训。走到这一步了,我也没什么可说的,都是命啊!她自己选的命啊!”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外婆,你也别再较真了,咱们还有一场大战要经历呢!”
老太太被气笑了,“你这孩子,还大战,他们老常家人也配?”
“他们怎么配,这不是想着给沐兰姨一个战场嘛!”
老太太摇了摇头,没再言语,二人就这样向着村子里走。本来是问了赶车的老头,大河村里正家的位置,在村中偏西头一点,红砖瓦房就是。便打算径直过去,先落脚之后再说。
可还未到里正家,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家门口。吵吵闹闹的,黎云夏拉着老太太就挤了进去。有热闹不看,怎么是她性格。
可是当老太太看到坐在地上哭啼的女子时,身体的颤抖,让黎云夏一下子意识到,这便是她的沐兰姨了!
眼前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小姑娘,一个扶着哭泣的杨沐兰,一个抱着她的胳膊也跟着大哭。身前还有两个男孩子,看起来一个十岁左右,一个十二三岁。这四人都在门口处。
而院子里还有近二十号人站着看,一个老婆子身边站着两个妇人,院子中央站着个中年男子。老婆子正对着他大骂“你个不孝子,就你儿是儿,别人的就不是了吗?”
“今日你把话给我说清楚,如果杨氏不同意,那你就给我休了她。想做我的主,我还没死呢!”
那中年男子跪地祈求道“娘,兰儿又没有做错什么,谈何休妻。这也不是兰儿的主意,是我的主意,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我的孩子不能没有书读。再说我自是养的起阿寿,阿全,为何我儿不能读书?”
“你养的起,你拿什么养啊?老大,老二,老四家孩子不用读书吗?你养的起,你养的起,家里怎连米粮都所剩无几?”老妇人却蛮不讲理的拿其它孙子说事。
“娘啊!那有大哥他们养,为何要算我头上...”男子难得的顶嘴,可话还没说完。
“你闭嘴,你个不孝的东西,你那侄儿便不是你的孩子了?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的腌臜货。只顾自己,不顾及你的亲侄子?”老妇人邪理歪说,还真是说的男子哑口无言。默默的跪在那里,无助又无奈。
旁边几个兄弟又再附和,不是谁大读了那么多年书,放弃可惜。就是谁太小怎么可以不读书,反正说来说去,还是让常有根家两小子休学...
围观的村民看的也是无奈,大多数人已经见怪不怪,也懒得相帮。只有少数几个还帮着说话。
“常家老婶子,你也不能让人老三家孩子不读书。你家最累最重的活计都是人老三两口子做,这孩子读书怎么就不让他们的儿子读,你这心是偏到大屿山了。”
“就是,你家那么多读书的人,老四就不用说了,常康与常福可是读了五六年还没考个童生,那书都读哪里去了,这不就浪费银钱嘛!你咋不让他俩休学,非要抓着老三家的孩子。”
“就是,就是,你这做老娘的心里怎么没个称,可别让人寒了心,后悔莫及!”
“要我说啊!还扯什么,老常婆子有本事你分家啊!你分了家,让他们各自养自家娃。天天压榨软柿子也不怕遭报应!”
....
村民们的议论自是入了众人耳。常老婆子气的眼冒金星,骂道“挨千刀的腌臜货,这是我常家家务事,有你们什么事,都给我滚,滚远点,别污染了我家的空气..”
黎云夏与老太太算是看明白了,这对被教训的夫妻,是被那老常婆子吃的死死的。
老太太经历了最初的情绪震动,此刻已经平复很多。她将一张纸塞到黎云夏手里,向黎云夏点了点头,继续看着这场闹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