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2 / 4)

。不过他可以和贾代善商量,在立太子一事上,不功不过足矣。

立太子一事艰难,并非吴家拦路虎,而是太子太过年幼。如寻常人家,还得五岁之后才入族谱。吴家便借此机会,大书特书。

贾家就在种情况下,将薛家和莱州铜矿一事上奏。此事贾家并未大包大揽,只在密折上轻描淡写贾家用处,反而着重薛家和孙家的功用。

皇帝近日被朝堂闹的狠了,不想竟有如此惊喜,当下招来贾代善细问。

眼下正是敏感时机,皇宫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贾代善反而出其不意,将贾赦推到了台前。

这也是父子俩人有意之举,父子同朝为官本就是众人眼中钉,以其藏着缩着,不如早点冒头。只要在帝王面前留下印象,往后也好晋升。

此事本就是贾赦牵头,说起来倒比贾代善还要详尽。只是将贾家的作用敛去大半,让孙玉枝和薛家领了大半八成功用。

近几年只广州一个口岸,白银大量流入,促使银贬价厉害。相反,铜矿稀少运输艰难,物以稀为贵。民间缺铜,供不应求,销钱为器有利可图。私铸屡禁不止,户部工部为铸钱愁白了头。

皇帝也不知信没信贾家的说辞,但发现铜矿这种事,一旦坐实,简直是意外之喜,“此事,不仅薛家有功,贾翰林亦是功不可没。”

“微臣不敢领功。”贾赦想起差不多绝户的孙家,着重提了此事,其他的一概不管。

薛家折子上只写到铜矿证据确凿,却没写存量。饶是如此,皇帝亦然欣喜,待看贾家两父子更觉顺眼。只想着赏点什么,却想起前些日子才升了贾赦官职,倒是为难。

刚好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联袂而来,皇帝索性将事情先放到一边,同他们商量起开采之事。贾赦将知道的复诉一遍,同贾代善功成身退。

估计不日薛家家主就会进京,至于孙玉枝,皇帝应会召见,或者赏赐点什么。看着贾代善有些肉疼的样子,贾赦扫视左右才笑道:“老爷,咱们家吃不下这些东西。”

贾代善一凛,无奈道:“想哪里去,你老爷我不是那样的人。薛家,倒是占便宜了。”

不是薛家也不会是他们贾家。史家也不行,牛家更不行。王家倒是可以,就是远了些。贾赦摇头,将这些抛诸脑后,“细数起来,王家能分一杯羹。其他人,也不合适。”

空旷的四周,贾代善也没了顾忌,“路子窄啊。”他哀叹,这事如果换做孟家钱家,完全可以自己吃下。

“老爷何愁。”贾赦不在意的拍拍袖子,边走边道:“儿子还有一场富贵,老爷若是去了那处,旁人一星半点都分不走。就是不知道老爷,当得如此大功。”

“臭小子。”贾代善忍不住敲了一下,复又想起儿子的话来。

贾赦也不打搅他,心里却不那么乐观。盛极必衰,他想要的做的事,不找人一起分功,只会功高震主。而那些合作的人,又岂能完全信任。所以当初选择薛家,不就是因为薛家好控制么。

“想甚,快回衙去。你老子我,升官还指不到你。”贾代善的猜想也不过一瞬。他有自己的骄傲,建功立业完全靠儿子像什么话。

两人分道各自回衙,才一坐下,那黄晟趁着众人注意悄悄挪了一寸,将陆羽的茶经递给贾赦。他打眼一看,摆摆手。这种事岂能和众人宣之于口,就是等着工部落成,那也是秘密。

黄晟知道贾赦这人嘴巴严实,也拿他没什么办法,却又和他说起近日苏掌院的举动。声音虽小,围着他们两人四周的同僚肯定也能听见。好在这些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左不过是上下串联,主张立太子罢了。

储君之事,贾赦从来没表明过态度。有人旁敲侧击,询问荣宁立场,贾敬和他一般,同样闭口不言。倒是高珽和姜简几人,对储君之事颇为赞成。

这种态度也是大多士子的写照。可贾家不同,老爷子还是国公,爵位上已经不可再争,何必搀和。

贾家的态度,也是其他几家的态度。吴家,实在是负隅顽抗。

一致对过口风,贾家两兄弟便清闲起来。任谁说项,岿然不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不明显,但两人似乎被孤立了。贾赦无所谓,已经变成炼金达人的贾敬更加不在意。对此,半点影响也无。

却不想,贾家这边不曾动心,倒是史家有点坐不住。贾赦才同贾敬两人出了翰林院,就远远看见史照领着几人在等着。

贾敬上前打过招呼,明显史照有话要说便先行一步。

“舅舅为何而来,不等我上门去。”贾赦邀史照上车,人来人往的翰林院不是说话的地界。

史照不禁赞叹外甥风度,读书人就是他娘的好看。咂咂嘴,他跟着贾赦上车,直接道:“你表哥的事,我还没谢过。”

婆媳是天敌,史鐤夹在俩人中间补药没少吃,谁料到加上后院姨娘的补药,三样积累变成慢性毒药。如果不是坚持让卢老在史家呆上半旬,大概再过几年,表兄的五脏六腑衰弱,到时候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卢老断症不敢和史鐤说,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贾赦。

贾赦也犹豫了许久,才让卢老据实回禀。不知史鐤怎么想的,让他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