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1 / 4)

面对贾敬的叹服, 贾赦颇有窃据要津之感。不过他也是烧瓷多年,倒是回炉重造了一次, 因此说起火药配比这回事,也是头头是道。

两人在书房旁边的小耳房里叨叨咕咕, 直到文墨回来,贾赦才搁下手头的事情出了屋子。一听文墨的回禀,他的脸比火药还黑。

敢情这些人都出息了, 才在朝堂上听到点风声, 就给那几家的孩子套麻袋。幸好牛斌的人手扫尾干净,不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

好意他领, 这人情还真是难还。贾赦站在案前, 敲击着檀木案,“我知晓了,你去给牛大爷带个话。”

文墨附耳过来,听的连连点头。

待他出了门子,贾赦眉间依旧有化不开结。好在没让他多等, 用过夕食没多久,贾代善便一身酒气来找他。

父子并着贾敬在书房相谈,贾代善狠狠灌了口凉茶, 这才咬牙切齿道:“那卜御史真不是个东西,打量着攀上杨家,我们就不敢拿他怎么着了。”

贾赦和贾敬对视一眼,瞬间想明白了来龙去脉。

“你们莫怕,都等着罢, 这次不把这几人收拾了,往后咱们家还怎么立足。”贾代善捏着顶绿翡翠十八子,握的吱吱响。

贾赦挺心疼那满绿的手串,转手接了过来,给他换上两核桃,“卜御史不足为惧。怕的是吴家和杨家几家联合,好在这次曾御提早送了消息,否则还真是措手不及。”

此次弹劾说起来还是吴家被下了面子,联合几家同苏掌院那边做局。目的,废掉贾家三代一个算一个。可他们没想到曾御史反水,更没料到帝王的态度,反倒让贾赦因祸得福。

“你弟弟那边,是时候该教起来了。”至于小儿子的同窗,想借着大儿子几本注释找出错处。贾代善已经想好,是时候该用起来了。

贾赦一愣,不知道怎么和贾代善说。贾政念书的态度完全没问题,完全算的上用功刻苦。可是说到实践,实在惨不忍睹。这话他这个做兄长能说么,不能啊,沉默是金。

大儿子消极的态度贾代善早有预料,没想到连侄子也,他叹口气,“我这个做老子没考过科举,不太明白。你们两个作为兄长,同我说说。”

贾政上国子监之前在族学,后来金陵族学改了规矩,京里的规矩才慢慢跟着改动。贾家族学不是没有大儒,可硬生生就把贾政教成老儒,贾代善这个做老子的也很难理解。毕竟这两年族学不下百人,举人虽少,但秀才却不下十来个。还有一些都各自有谋生去处,据小厮所述,还都学的不错,在外也是佼佼者。怎么小儿子身为嫡枝,比起来不如旁支。

贾敬倒是明白,在他没有受家主教育之前,比贾政也好不了多少。但这事还真轮不到隔房的他来管,毕竟长幼有序,他若说多了,大堂弟如何自处。

“老爷若是不放心,找几个清客先生教教他为人处世,莫要被人蒙骗便是。实在不成,将来恩荫入仕也使得。”他和贾政接触实在太少,这办法已经是他能想到最好的了。当然,听不听的,贾赦可管不住。

才一听贾赦的话,贾代善差点没把盘的乌黑油亮的核桃砸过去。毕竟他才是三品官,估摸这几年还升不上去,恩荫给小儿子,要么从八品,要么正九品。他仔细想想,又觉的大儿子不是那种不靠谱的,反思过来惊喜道:“你就是看好为父还能往上升。”

“家里还有个侯爵,他才多大岁数,还早着呢。”贾赦忍不住想翻白眼,要是他是贾政,当什么官,还不如借着老子名头到处逍遥。说不定到时候还能混个老儒当当,这日子岂不美哉。

“你说的也对。”贾代善总算把愁苦解开了。大儿子能干,小儿子废一点也不算什么。

贾政的事情解决,接下来便完善报仇大计,又将今年的计划列了一遍。贾代善无事一身轻,扭头回了后院流连花丛。天色已晚,贾敬也跟着告辞。

不知道贾代善收到了什么消息,动作加快了许多。清闲如翰林,贾赦也知道近日朝堂很热闹。

四月中,皇后诞下一名皇子,不过几日皇后崩。

无论是迁怒还是证据确凿,贾代善出手快准狠,被惦记上的官员,罚的罚,贬的贬,无一幸免。

停灵第七天,朝议立太子。在这个当口下,后宫吴妃娘娘早产诞下一名健康的皇子。

原本不复杂的事情,开始慢慢变味。从前朝到后宫,从庶民到学子,纷纷观望。对于吴家来说,立太子一事成行,无异于从天堂到泥沼。吴杨两家因为贾家搭起的草台班子,还未正式结盟,转眼分奔离析。

实质上,对于两不靠的贾家和众勋贵来说,选不选都没区别。反正和这两家都尿不到一个壶里,何况还和两家有仇。

立太子之事还未有定论,清闲的翰林便开始忙活起来。皇帝每日都要召集众多翰林官员进宫讲读,从三皇五帝至秦汉隋唐前朝,连篇离不开储君二字。

一开始贾赦只是在后排随大流,慢慢的,他便发现,帝王立太子之心已无更改。他很犹豫,眼前实在算是一个好机会,但是纵观列朝,太子多数都没有好下场。而被打上太子烙印,抽身之难可以想见。

贾家实在没必要淌这趟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