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轻轻地吁出口气:“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原谅。到最后不过是算了。”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能怎么办?时间治愈不了伤痕,时间也冲淡不了痛苦,时间只能告诉人们,那就算了吧。实在太过于疲惫,实在计较不起。
人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顺应本心生活的时间少的可怜。无论是谁,都得顺应社会规则,谁让人是社会性生物呢?
王老太太正在同苏嘉恒说话。年轻的华侨激动地嘴唇颤抖,不停点头。他的姑姑死在这片土地上,然而他义无反顾,还是对这儿充满了向往。人对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永远无所畏惧。
前头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李大哥带着一队工作人员匆匆忙忙地过来迎接两位老夫人。
他一直在旁边的工地上忙碌,想要快点儿建好那个风—热转化场,好尽快投入使用。即使现在天气转暖,等到建好以后恐怕人民群众不需要供暖,但是风热也可以提供热水,满足大家的沐浴需求。
他从一大清早忙到现在,连水都没有来得及喝一口,压根不知道两位老人已经过来了。
王老太太立刻表示让他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她们不打扰正常的灾后重建工作。
因为风大,加上天气干燥,一直在各处工地上奔波的李大哥嘴唇都已经开裂,他立刻表示羞愧:“这怎么能说是打扰呢?这是在支援我们辽宁人民的灾后重建工作。假如这是打扰的话,我们所有人都欢迎这种打扰。”
他又过来跟老夫人握手,老夫人微微点头,冲他微笑。
看到余秋的时候,李大哥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一些:“你也过来了?小何在不在?我正好想跟他好好谈谈,听听他的高见呢。”
“他不在,他回京中了。”余秋摇头然后抬眼看着李大哥,“我的拙见你想不想听一听?”
李大哥笑得眼睛都弯了:“你羞煞我也,你的都是真知灼见。你想说什么?我愿洗耳恭听。”
“我说的是那个。”余秋的眼睛示意小学生的方向。
那群小家伙正在欢快地跟着老师念诵课文:“主席啊主席,苔弯人民想念您!日日念啊夜夜想,眼望大陆盼太阳。”
因为知道来了客人,是好大的干部呢,所以孩子们愈发要积极表现自己。声音响彻云霄。那清脆的声响配着他们活泼的小脸蛋,是那么的让人侧目。
余秋声音轻轻的:“这种课文最好不要再上了吧。”
两边既然都已经谈妥了,这时候在提什么解放苔弯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恐慌情绪。
最近来辽宁海城的苔弯人不少,他们有的是来学习地震预测技术,苔弯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是地震频发地带。倘若能够成功预测地震,对于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有着巨大意义。
还有人纯粹就是为了灾后重建而来。海城地震的预测成功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不少苔弯人是带着救灾物资过来并且投身入灾后重建工作的。
这是双方关系最融洽,对彼此都带着试探的善意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作为政府,最要做的是放大这种善意,而不是冷冰冰的将别人伸出来的手,直接推回头。
“我想这种课文已经不太合时宜。最好还是跳过去,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挑选一些强调民族和谐团结的文章来补充教学。”
余秋恳切地看着李大哥,“我知道教科书永远滞后,我也晓得现在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教育乃百年大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人们对于小孩子的话反应更加强烈。”
因为孩子是希望啊,孩子是什么样的,20年以后社会就是怎样的。
余秋看着李大哥,声音轻轻的:“而且辽宁情况不一样,所有人都看着辽宁呢。”
海城大地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民都过来参观学习,试图积累地震预测的经验。都说外交无小事,况且红色中国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人民来说都是个神秘的存在。
管窥蠡测,很可能他们在海城看到了什么,就会认为中国全是这样的。每一个点都容易被放大,每一个点都有人在小心翼翼的审阅。这是中国展示自己最好的名片时机,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大意。
况且,余秋看着李大哥的脸咽下了剩下的话。
况且李大哥身份特殊呀,谁都知道他跟主席的密切关系。他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放大化,叫人理解成这是主席的意思。身处这个位置又是如此的身份,他不谨小慎微谁去谨小慎微。
李大哥立刻道歉:“我的工作没做到位,科教文卫一分钟都不能放松。我马上去安排,通知老师们开会,给他们印刷新的教学材料。”
老夫人在边上但笑不语。
王老太太微微点头:“这事儿不要耽误。天暖和了,来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还是打起精神,将这段最辛苦的日子坚持下去。后面我们的生活也会春暖花开,随着春风,万物复苏。”
李大哥连连点头,立刻转头吩咐旁边的秘书马上去处理这件事,一分钟都不要耽搁。
王老太太冲他笑,又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