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当然没有来。王老太太同老夫人是为了灾后妇女儿童的工作再度进入灾区。
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相互搀扶着,步伐缓慢而平稳地走到小学生的旁边。她们的衣着都十分简朴,就连老夫人的棉布旗袍瞧着也不醒目。
然而她们什么都不做,只要站在那里,人们就没办法忽略她们的存在。这就是气质与温度,与所有装饰品都无关的存在。
正在上课的老师情绪激动得不得了。她瞪大眼睛,想要跟两位老夫人握手。手伸出去了,老师才意识到自己手上全是粉笔灰。她赶紧胡乱在身上擦了擦,羞愧的厉害。
然而王老太太已经握住了她的手,完全不嫌弃粉笔灰,还夸奖道:“你辛苦了,我们都谢谢你。”
学校还没有建起来,学习却永远不能中断。
那老师不知所措,整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慌乱地一个劲儿摇头:“我什么都没做。”
老夫人冲她微微点头,倒没有同她在握手。因为紧张过度的小学老师一直抓着王老太太的手不松开。温和的老人也没有挣扎,就任凭老师始终握着。
小学生们好奇地看着两位老妇人,就好像伸长了脖子看外头世界的雏鸟,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感觉什么都新鲜。
老夫人摸摸靠她最近的孩子的脑袋,又试了试孩子的小手的体温,捏了捏孩子的袖子,微微有些担忧:“冷不冷啊?衣服穿的太少了。”
那小家伙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冷,太阳可暖和了,我身上暖融融的。”
他的小脸像是阳光下的向日葵,满满绽放的笑容。
王老太太摸了摸他的头,立刻建议老师:“要是没太阳或者起风的话,就带孩子们进去。身体重要,不能冻坏了。在屋子里头,大家也可以背诵课文,继续学习。”
老师仍然在打哆嗦,拼命点头,也不知道她听进去没有。
两位老夫人又关心了孩子的吃饭跟住宿问题,再三强调一定要注意营养。光吃方便面也不行,得卧上了鸡蛋,里头加上蔬菜。要是实在没有绿叶蔬菜,加上菜干也好。
因为孩子的父母们都在集体劳动,所以他们的午饭由学校老师帮忙解决,也只好请老师多费心了。
解放军战士搬了筐子下来,那里头有鸡蛋咸鸭蛋,还有大白菜跟胡萝卜,旁边摆着好几条腊肉。
小家伙们看见筐子就开始激动,开始交头接耳议论中午吃好吃的。大白菜熬开了,里头放上肉片,可香了。跟着方便面一块儿,味道美得很。
老师这才反应过来还在上课呢,赶紧维持课堂纪律,带领大家继续朗读课文。老人们就在旁边看,脸上全是温和的笑。
小学生们愈发起劲,朗读课文的声音简直要传遍整个原野。
苏嘉恒更加激动。他双眼放光地盯着王老太太,几度试图想要过去跟人说两句话。
解放军战士当然不允许,始终张着手阻拦激动的人民群众。还是余秋看他的模样可怜,主动帮他背书:“这位是我表哥,马来西亚华侨,在柬埔寨打过仗,现在回国参加海城灾后重建。”
老夫人看见了余秋,朝解放军点点头。苏嘉恒这才如愿以偿,直接奔到了王老太太面前。他想表达自己对于总理的敬佩,他太崇拜总理了。
老夫人看着年轻人激动到连话都说不周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能够放下优渥的生活,去帮助受迫害受侵略的人,这也是一位勇敢的青年。
她伸手捉余秋的手,目光慈爱地落在余秋脸上:“晒黑了,你都没戴帽子吗?马来西亚的太阳还是很大的。”
余秋摇头:“还好吧,我基本上都在医院跟诊所里头,没怎么晒。”
主要是跟何东胜对比,她实在白的不行。况且她平常也不怎么爱照镜子,所以没感觉。
老夫人不赞同地摇头,还是要注意的。美好的仪容能够给人良好的印象,也会让自己身心愉悦。
老人的目光掠过苏嘉恒,轻声念叨:“你家里人原谅了?”
听说她外公坚持要带她回马来西亚,还将她母亲的坟迁走了。
余秋苦笑摇头:“没有什么原谅的。活人永远不可能代替死人原谅。”
怎么原谅呢?
听听现在老师带领学生念的课文:“我们的甘蔗蜜样甜,我们的生活苦黄连。夜夜昂首望北斗,想念救星主席。主席啊主席,苔弯人民想念您!日日念啊夜夜想,眼望大陆盼太阳。”
阶级斗争一直存在人们心间,即使这些孩子现在每天吃的方便面是苔弯方面捐赠的。
苔弯估计也差不多,苔弯的小朋友学的也是要解放大陆人民。
看,多有趣。其实是好事,最起码两边都认同对方是自己的家人,而不是彼此之间没有关系。
老夫人面上浮出了一个近乎于无奈的表情。统一是统一了,可是其中存在的隔阂恐怕要很久才能够消除。假如处理的不好的话,说不定还会越来越深。
她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苏嘉恒身上,似乎在询问,既然不原谅,那为什么还要让家里头的第3代跟着这位叛逆的外孙女儿一块来中国呢。而且听说,他们还募集了很多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