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道尔顿公路,里程碑115标记旁。
林予安已经在这里等待了三天。
他就在那个约定的卸货点附近,找了个背风的山坳,将F-450停好。
车就是他的临时住所。饿了渴了就吃点空间里储备的食物。
他就像一头耐心的猎豹,在自己的领地里,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终于,在地平线的尽头,一个巨大的红色卡车头,如同擎天柱般,拖着那个熟悉的原色集装箱,在泥泞的公路上挣扎着,缓缓驶来。
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林予安的指挥下,用卡车自带的侧向吊装系统,将集装箱稳稳地卸在了指定的开阔地上。
他甚至没跟林予安多聊几句话,收到了银行账户里汇入的尾款后,便立刻调转车头,匆匆离去。因为在“融雪期”,在道尔顿公路上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被困住的危险。
现在,广袤的荒野之中,只剩下林予安和他那辆F-450,以及那座装满了物资的集装箱。而集装箱内的徐工XC760K,则是他即将唤醒的第一头猛兽。
林予安拿出GoPro,将它固定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上,镜头对准自己和集装箱,开始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他现在需要一个可靠的盟友,拿起了卫星电话,拨通了那个他早已记下的号码。
“斯坦,是我,林。”
电话那头传来斯坦一贯简练的声音:“小子,你还在费尔班克斯?”
林予安看着眼前的集装箱,平静地说:“不,我在道尔顿公路,里程碑115,我需要你的帮助。”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
“你在那鬼地方干什么?”
“我把我的家当都运过来了,现在,我需要把它们搬进去。我需要一个人帮我看守一下,在这片土地上,我只能想到你。”
斯坦又沉默一下,缓缓开口:“等着。”
仅仅两个字,电话便挂断了,林予安知道,斯坦一定会来。
他没有干等,而是准备先行开箱。
“好了,我的集装箱到货了!真正的挑战,现在开始了!”
林予安对着镜头说了一句,然后便开始了行动。
他先是用巨大的液压钳,“咔嚓”一声剪断了那枚从中国带来的铅封。
然后用扳手拧开了那几根比手臂还粗的门锁螺栓。
随着“吱嘎”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沉重的集装箱大门被缓缓拉开。
他直接钻进了集装箱,坐进了那台黄色的徐工XC760K的驾驶室。
检查油路,点火,伴随着一阵低沉而有力的引擎轰鸣,这台国产的工程机械被瞬间唤醒!
他熟练地操作着这台机器,缓缓地从集装箱里开了出来。
几个小时后,一辆饱经风霜的老款雪佛兰皮卡,从南方的泥泞道路上驶来,停在了林予安的F-450旁边。斯坦从车上下来,他看了一眼林予安,又看了一眼那台巨大的集装箱,那双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震惊!
“WTF!你……你把一个集装箱弄到了这里?”
斯坦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可思议,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四十年,深知在“融雪期”完成这种壮举,需要何等的财力和运气。
但他的目光,很快就被停在集装箱门口的那台黄色的滑移装载机牢牢吸引住了。
他的震惊,瞬间变成了混杂着好奇、审视和专业的复杂神情。
如果说之前对集装箱的震惊是出于对物流难度的了解,那么此刻对这台机器的震惊,则完全是出于一个机械爱好者的本能。
“这台机器……也是装在集装箱里一起运来的?”
斯坦大步走上前,绕着这台徐工XC760K走了一圈。
他不像普通人那样只看个热闹,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机械师一样,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伸出带着鹿皮手套的手,用力地敲了敲厚重的钢制铲斗,听着那沉闷有力的“铛铛”声,判断出钢材的厚度和质量。
然后他的目光又落在了连接动臂的粗大液压管路上,管路的布局整齐,接头处干净利落,被黄油妥善地保护着,没有丝毫漏油的痕迹。
他甚至蹲下身,仔细查看了履带的构造和驱动轮的齿轮,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
“XC .. ..”
斯坦念出了机臂上那个对他而言完全陌生的品牌标识。
然后抬起头,看向林予安,眼神里全是疑问:“这是什么牌子?我从没在阿拉斯加见过?”“看起来很结实,不像是是那种家庭农场用的小玩具,而是正经的工程设备。”
“徐工,来自中国。它将会是我的主要生产工具。”林予安平静地回答。
“中国货?”斯坦闻言,眼神里的兴趣更浓了。
斯坦的目光顺着着那条通往A地块的、已经开始翻浆的简易土路,还是摇了摇头道。
“林,不得不说你真是疯了!这里离你的地还有五公里。你打算用这个装载机运送你的物品吗?”“这台机器虽然是履带式的,在这种烂泥里,一旦陷进去,比轮式车辆更麻烦。”
“你最好是凌晨,温度最低、雪地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