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1 / 2)

霍佑礼的死讯传到京城,并没有掀起一丁点水花,元泰帝知道后连申斥两句都不曾有过,只淡淡说了句不影响进程就好。

侍卫传来口谕时,荣安侯府的人也在场,将这话听得一清二楚,顿时瑟瑟发抖。

他们自己个儿也明白,一路的造作拿乔不过是仗着和霍承祺是亲戚,对方态度也算和缓。要真按流放的规矩待遇来,的确是能早点儿到凉州,可命也会去了大半。

元泰帝这么说,无非就是在点他们。

对荣安侯府的人来说,论起威慑力,十个霍承祺也比不上元泰帝的一半。

是以即便没人催,他们也都自觉的加快了步伐。原本半个月的路程,直接被缩短到了一周不到。

荣安侯府人多,看押他们的士兵自然不会少,元泰帝又额外拨了人给霍承祺,再加上李兰蓉给女儿装的几车行李,浩浩荡荡一群人来到凉州城门前。

早就收到来信等在城门口的凉州刺史陈之敬还有守将傅孟鸿,陡然见到超出预计的一溜人,先是一惊,对视一眼后,心里隐隐有了计较。

太子和长平王父子之事,他们早已知晓,元泰帝推说是鬼方探子和荣安侯,他们要是真信了,也混不到现在的位子。

只是其中内情,两人并不清楚。

眼见元泰帝有意将整个霍家都迁出京城,让霍承祺远离权利中心,便开始担心是不是因为荣安侯而迁怒于他。

陈之敬在官场混了数十年,面上倒还稳得住。傅孟鸿一介武将,又同开平王情谊深厚,远远瞧见霍承祺在前头骑着马,便有些红了眼眶。

等近了,忙迎了上去。

霍承祺见状,抬手示意队伍停下,自己则下马同两人交谈。

“今日风大,有劳陈大人和傅将军在此等候了。”霍承祺温声向他们点头致谢。

陈之敬正准备说些客套话,傅孟鸿就抢先一步开口道:“没事,我们也是才刚到。”

被傅孟鸿死乞白赖拉着在城门口吹了至少有一个时辰风沙的陈之敬,瞥了一眼一脸激动的傅孟鸿,又看了看沉稳有礼的霍承祺,决意大人有大量,不跟这大老粗计较。

他索性咽下那些客套话,直接道:“侯爷一路舟车劳顿,想必也累了,不如先进城休息一番,再行安排琐事?”

傅孟鸿本来还想再说几句,又觉得陈之敬说的有道理,便赞同地点点头,道:“侯爷放心,宅子我已经让人收拾好了,虽比不得京城的宽敞,但暂且一住还是够的。待到镇北侯府建好了,再搬过去也不迟。”

说完,又走近些缩着脖子,做贼似的低声道:“听说你们第二日就出发了,我悄悄立了处衣冠冢。”

傅孟鸿自觉声音不大,奈何他成日大嗓门儿吼人惯了,又膀大腰圆的,这副姿态倒显得他格外突出。

陈之敬不忍看的别过头去,霍承祺却笑了起来。

他已经许久没见过如此生动率性的傅孟鸿了。

前世他跌落山崖,所有人都以为定国公府一脉尽绝,所以即便对霍家的冤屈心知肚明,也不敢为之张目。

唯有远在凉州的傅孟鸿,即便受到元泰帝训斥责罚、被文臣口诛笔伐后丢掉官位,也依旧四处奔走,想查出青州府的真相。

后来他几经波折,终于见到这位父亲旧部时,对方已是满头花白,明明不过四五十的年纪,神态举止却宛若耄耋老人,与他相见不过十数日后,便撒手人寰。

霍承祺为了复仇,自认已经抛却所有良知、心冷如铁,可每每当他想起这位忠肝义胆的老将军,还是不免微微动容。

他称帝后,特意为其配享太庙,又额外加封他的女儿孙女为公主和郡主,赏赐无数。

只是无论如何,逝去的人也都无法回来了。

好在重来一世,他们相见的情境已大不相同,霍承祺相信,自己也一定能改变他的结局。

不,不止是傅孟鸿的。

霍承祺心想。

他的“好大嫂”改变了二嫂的命运,影响了他的轨迹,他自己当然也不能落后。

这种改变不会仅仅止步于此,前世许多人,包括他的悲惨命运,一定都会改写。

傅孟鸿不知霍承祺心底突然的波澜壮阔,见他轻笑出声,一旁的陈老头还把头转到另一侧,顿时想到面前少年才刚刚经历丧亲之痛,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他有些愧疚又尴尬的挠挠头,小声道:“我是个粗人,若有不当之处,还请侯爷见谅。”

傅孟鸿说完,想向军师求助,但陈之敬压根儿不回头,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道:“外面风大......不如......先进城吧?”

因为他们一行人人数,堵在城门口太久容易影响其他百姓的出入,霍承祺也不欲在此处叙旧,便含笑点头,重新上马领着众人往城内走去。

凉州城地处边境,周围少有城镇,风沙较之京城要严重许多。

李知虞进城后好奇的掀开车帘一瞧,先是感觉有细微的颗粒打在她脸上,紧接着就看见人来人往的街上,大家都用颜色花样繁丽的面纱遮住了口鼻。

有些满脸大胡子的男人倒是没戴,就是那黑黑的胡须被蒙上了一层灰,看起来平添了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