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042
第四十二章
陶氏是个人精儿似的人物,闻言便笑着奉承起来,既夸了她眼光好,又赞她这个做母亲的体贴细心。
七娘子在一旁,听了两句便觉腻味。
这么多年了,每每到了类似的场合,总是这老一套,先专门请来人给自己订一套好衣裳,然后在外人面前佯装无奈实则抱怨地说自个儿性子冷,捂不热,既让旁人能看出她这个做继母的不容易,又展现了她待自己的仔细用心,任谁听了都得夸她几句
然而外人不清楚,七娘子却再清楚不过。
她手里还有外祖和舅舅留给自己的人手,早就把当年的旧事查得一清二楚。李氏说是出身书香门第,实则李父不过是个穷秀才,在村子里开了个私塾教些孩童读书挣点嚼用,家中花销大多还是靠李母种地养鸡,李氏从小也要下地做活儿。
但就像是山窝里飞出个金凤凰一般,李氏的长姐李既明,天资聪慧,极会读书,十五岁时考中秀才,二十岁中举,而后李父去世,她在家守孝三年,出孝后便中了进士。
李氏与林知县这门亲事,则是李氏随长姐进京之后,自己相中的,闹着要嫁过去,李母与李既明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但李既明当时为官不久,身家不丰,满打满算东拼西凑,也只能给妹妹凑出三十二台嫁妆。
然而现在的李氏,吃住穿用样样讲究且从容,银钱从哪儿而来,便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思及此处,七娘子便忍不住攥紧了袖中的手。在她身后半步,沈隽安静侍立,从这个角度,倒是能清楚地看到众人的神情和反应,譬如心不在焉的自家娘子,闹着要去玩儿的十三郎君,跟主簿娘子说完话后心满意足的主母李氏,以及敌视地看着自家娘子,像是在琢磨什么坏主意的九娘子。
她心中不由生出几分警惕。
果然她的猜测没有错,起初众人进了望月楼,直至到了宴席上,除了九娘子与旁人生了几句口角之外,大体上还算得上风平浪静,但到了后头逛灯市,赏花灯的时候,意外便发生了。
七娘子喜静,本不想去凑那个热闹,只想在望月楼安静待到回府的时候,然而王家娘子却是个性子活泼的,非要拉上她去外头逛。“哎呀好青筠,你就当是陪陪我罢。”
王家娘子晃着她的胳膊,小声央求道:“方才在过来的路上,我看中了一盏兔子灯,做的可好看了,不过人家摊主说不卖,要猜中了她设下的灯谜才行。见七娘子神情松动,她心中一喜,赶忙再接再厉,“你也知道的,我脑子笨,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这不只能靠你嘛”“好了好了,别晃了,我都要被你摇晕了。”她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七娘子只好叹了口气,“那便走吧,不过咱们提前说好,要是我猜不出来,你可不许怪我。”王娘子自是满口答应,笑着欢呼了一声,拽着她去自家阿爹和李氏面前说了一声,就拽着人往外跑。
沈隽与梅香,还有王小娘子的丫鬟也赶忙追上去。九娘子盯着她们看了一会儿,也板着脸起身跟了上去。“阿姐!等等我!”
十三郎见状赶忙喊了一声,但九娘子的脚步顿都没顿一下,很快就不见了。见她们几个小娘子很快就带着丫鬟们消失在门后,王娘子的阿爹不由笑了笑,对李氏道:“我家阿嬛性子顽劣,总叫人头疼,也不知夫人是怎么养的孩子,家中小娘子们和小郎君都如此聪慧懂事,让人看了便羡慕。”望月楼今日被林知县包下,在三楼宴请当地大族的主事人和乡绅富户,以及身上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们,为这些人的家眷们设的宴则在二楼,由李氏操持前来赴宴的家眷们有女子也有男子,李氏在同主簿娘子陶氏打听过当地风俗后,便只按地位,不分男女设置席位。
方才说话的王娘子阿爹,是当地望族王家家主的正房郎君,姓宋,座次只在李氏之下。
他相貌斯文清俊,说话时面上带着温煦的笑意,说起自家女儿来,话中虽是抱怨,实则却带着宠溺。
林知县先前便跟李氏交代过,他此番打算联合本地这些家族修路,作为将来的政绩,王氏便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家,李氏闻言便明白他的意思,自然是待这位宋郎君客客气气的。
此时听他说完这话,便叹了口气,拍了拍因为没追上阿姐,只能悻悻然回来的儿子,语带感慨地道:“您家中小娘子那活泼的性子,才叫人喜爱呢,我家七娘平日里不爱动弹,还好有王小娘子时常带着她,瞧着才活泛了几分。”他们寒暄的时候,王家小娘子已经拉着七娘子冲到了街上,一股脑儿往自个儿看中的花灯那边走,着急得不得了。
“七娘七娘,走快些,再晚就来不及啦。”七娘子身体本就不好,平日里更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站着就不走动,被她拉着一路连走带跑的,很快就气喘吁吁。她一边捂着胸口喘气,一边道:“你…你慢点,我快……快要跟不上了。”许是她声音太小,街上又太吵,王小娘子完全没听见,依旧拽着她继续脚步不停地往前跑。
沈隽见状,便加快步子上前,从另一边搀着她跑。好在那处地方离得不远,赶在七娘子彻底跑不动之前,一行人总算是到了。王小娘子显然体力好得多,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