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的眼光的确一向极好(3 / 4)

真正能治病救人的医者,李世民才为秦军争取到了“随军同行医者二百到四百人"的待遇。比如这一回,就有四百名军医跟随秦军来到楚地,此举,无疑给将士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安抚。

在军医赶来前,李世民不顾王翦的激烈反对,坚决要亲自先帮他揉一揉伤痛处。

刘季见状,忙也上前来搭手。

王翦坐在条凳上,感受着后腰处颇有章法的力度,不由惊诧道,“太子这一按揉,臣这老腰一下就好多了,怪哉!莫非,太子还是医家奇才?”

我家太子强得可怕,恐怖如斯!

刘季不甘示弱,忙学着李世民的样子,加大力气往他腰上狠狠一按,“老将军,现在是不是全好…….”

“哎呦呦!"王翦哀嚎着伸手来驱逐他,

“你这小子下手忒狠,是想让老夫再也站不起来吗?”刘季忙尴尬一蹦三尺远,再也不敢来帮倒忙。不过,他很羡慕王翦能得到太子的亲自照顾,如果跑出去溜达一圈顺便摔个跤,是不是也能亲自体验一下太子的照顾呢.…李世民一边用独特的技法为王翦缓解伤痛,一边解释道,“老将军有所不知,我只是经常为阿父按揉肩颈痛处,时间一久,就自学成才了…”

真相当然是他前世经常上战场,在观音婢的提醒下,跟着太医自学了一手缓解伤痛的妙招。

但他确实经常自告奋勇,为伏案过久的秦王按揉肩颈腰背痛处,嗯,说的真是实话。

王翦听得暗暗羡慕不已,同样是当父亲的,人比人,比不得啊!这时一名军医提着药箱匆匆通禀了进来,在放下斗笠后,忙给他施针扎穴。待后腰终于能活动自如,王翦看了一眼军医离去的背影,小声告诉李世民,“太子,夷水暴涨,贸然渡河危险重重,看来,我秦军的第一步计划要变动了,臣有一计…”

李世民笑眯眯道,

“让我猜猜,老将军这一计,可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王翦双眼骤然一亮,

“太子英明,正是此计!”

刘季听得迷迷糊糊,一脸不解问道,

“遇山开路,遇水架桥?难不成,我们还要劈开这旁边的密林?或是在这夷水之上现搭一座桥?那更麻烦啊,还是夜里泅水过去,先干掉防守的楚军吧!王翦拍拍他的肩头,不欲把更多细节告诉他,“小子,回去再想想吧。”

自从那日送走了孩子,秦王这两个月真是度日如年。但想到孩子那番“孩儿有幸生于秦国强大之时,却总担心自己未经锤炼,担不起储君的职责…我一心仰慕阿父幼时身处逆境磨砺出的坚韧心志,你希望我能成长为给大秦遮风挡雨的大树,就不能把我当成王宫里孱弱的花朵呵护…孩人想去战场见识血腥的厮杀,想磨砺出像你一样坚韧的心志”的话,就始终下不了命人召回孩子的决心。

至少世民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他是大秦的储君,他见过的每一个场景、走过的每一步道路,都是在为将来治理秦国积攒底气。就像昭襄王曾在燕国为质,先王和自己曾在赵国为质,相比之下,他们经历的那些更丰富惊险的人生,也为他们带来了更谨慎的决策倾向,无疑,比在王宫无忧无虑长大的孝文王更理智许多。

至少,曾祖父、父亲和自己,都不会像祖父一样,轻易被后宫之人影响决策.……

他当然希望满脑子情情爱爱的世民,也能变成这样理智的君王。秦王心乱如麻,索性放下手中奏章,命人取来信纸,蘸饱墨汁开始笔走龙蛇。

楚地南郡不似中原地势平坦,就算路程相同、用最快的速度疾驰,传信的速度,始终也要慢上两三日一一

更气人的是,王宫园囿豢养的那些苍鹰,固然是狩猎的好手,可它们根本就无法像威风一样“使命必达",做不到把信件完好无损送到世民的手上。那些脱离监管的蠢苍鹰,还没飞出王宫,就会嚣张地把他的信件全撕掉撒做漫天雪花!

而只有威风这一只苍鹰,当然无法不知疲惫地来回传信。这就意味着,当他一封信送去南郡后,至少要半个月,才能收到孩子的回信。

这是君王最不满的地方,他暗暗发誓,等灭了六国后,一定要先修路!这时,蒙毅进殿通禀,说蒙嗣音在宫外求见,说有急事见王上。君王手中毛笔一顿,快速收起眸中幽沉如海的晦色,抬头疑惑看向蒙毅,“阿音?她有什么急事要见寡人?”

按理说,阿音打小就是个乖巧聪慧的孩子,而蒙家人家教严谨,绝不会任由这孩子胡乱进宫,可见,她确实有正事。蒙毅忙解释,

“阿音想借一只能送信的苍鹰给王上!”

“送信的苍鹰?"秦王猛地站起身来,

“她从哪里得到的这种苍鹰?快让她进来!”等蒙嗣音跑得小脸红扑扑进殿时,秦王果然看到,这刚满七岁的小女孩肩上,稳稳当当停了一只灰棕色的苍鹰。

秦王忙走下殿让她免礼,惊诧询问这苍鹰的来历。蒙嗣音笑着解释道,这是她让祖父帮她挑选回来亲自驯服的。秦王的目光一下就亮了。

这么小的女娃娃,竞然也能驯服苍鹰一一

难怪世民慧眼识珠!

还不等他继续发问,蒙嗣音就伸出一只手,唤着"将军"的名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