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简政,受损者有两类人,一为官,二为兵。但二者暴乱若想成势,必须还需一类人参与。” 赵顼说完后,看向司马光。 “百姓。”司马光脱口而出。 “对,裁撤的官员最大依仗是书生士子,裁撤的兵丁最大的依仗是劳苦百姓。书生多壮志,但易受人蛊惑。百姓不知国事,几句扇风点火的话语便能让他们造反起义。而造成动乱的主因,便是流言。” 流言如刀,有时比刀剑更能杀人。 “唯有让全民都了解此次精兵简政的价值,方能减弱盲从者,瓦解那些被裁官兵的误国之语,所以,朕要把民间百姓的舆论导向,抓到自己手中。” 舆论,即公众的意见。 司马光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位官家的想法也太天马行空了! 百姓悠悠之口,谁能掌控。 赵顼面带微笑,接着说道:“朕并非是要堵住百姓的口,而是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朕要做什么,并且做的事情是为他们好。” “朕,不仅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还要和天下百姓共治天下!” “故而,朕准备筹建《大宋月刊》,专刊治国策论,将朝廷的想法告诉天下百姓。朕认为,《大宋月刊》的主笔,非你莫属。此刊首期要刊登的自然是精兵简政的好处,你可以撰稿,可向朝廷百官约稿,也可向民间大儒约稿。此刊的内容与传播范围同等重要,必须做到全民皆知,能听懂能看懂,对此刊形成信赖感……” 听了许久,司马光终于明白了。 官家是想以教化得民心。 《大宋月刊》代表的乃是朝廷的声音,而此刊的作用就是让各州县百姓都能明白朝廷在干什么。 若传播到位,广大百姓就不会被愚弄,就不会被骗造反。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教化的力量。 以往的朝廷,并不是想不出此策略,也有院报、邸报,但那都是给官员看的。 只有当今的官家,真正想到了百姓。并且有一种自信:朝廷所做的一切,完全可以让百姓看到。 司马光只感觉气血翻涌,甚是激动,拱手道:“陛下,臣愿意为之!” 赵顼点了点头。 “大宋月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精兵简政的事情,以后所有的变法措施,它都要成为一把利刃,发出朝廷的声音,发出让百姓听懂且叫好的声音。这本刊物就是朕的脸面,绝不能做臭了!” “大宋月刊,一定要做成百姓的刊,而非朕的刊,士子的刊,你的刊!” “臣必不辱命!”司马光跪下行了一个大礼。 而后,赵顼又与司马光闲谈片刻,后者才离开。 司马光离开垂拱殿后,只感觉脑袋瓜子嗡嗡的。 这位官家对天下的认知以及最后所讲的一些策略,完全打破了他的认知。 并且,他还听到了几个不是很明白的新词。比如:闭环、矩阵、民间流量、意见领袖…… 司马光走后,赵顼也长舒一口气。 他只是将自己所了解的,一点点关于新闻媒体的知识讲给了司马光。 他也是个二把刀。 至于效果如何,那就看司马光如何执行了。 “不使劲折腾是救不了大宋的,好在朕还年轻,一切皆有可能!” 赵顼对今日自己的表现,还是有些小得意的,从韩琦、富弼、司马光三人的眼神就能看出,那三人绝对是崇拜自己的。 …… 黄昏,中书门下便接到了通知。 命韩琦总领精兵简政之变法,富弼为督办,欧阳修、曾公亮、韩绛、文彦博为协办,限七日内完成整体条例。 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也兼任起了进奏院与国子监的副职,全权负责《大宋月刊》各项事宜。 紧接着,宋英宗的头七便平平澹澹地过去了, 这位皇帝就像一朵浮云,很快地消失在了人世间。 大宋的一切也都步入正轨。 又一夜,后宫寝殿内。 一方圆桌上,四碟菜肴,一壶两杯,还有两根红烛。 赵顼与向芯儿相对而坐。 赵顼自认也是一个善于说甜言蜜语的人,但今晚眼看着要干正事儿了,却有些词穷了。 这几日的相处,向芯儿给他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明理懂事,温柔贤淑,妥妥的贤内助,贤后之姿。 赵顼张口欲言,又不知说什么,当即拿起酒壶,又倒了两杯酒。 向芯儿脸色发红,道:“官家,这都第八杯了!” 赵顼干咳一声,缓解了一下尴尬,按照目前他这种状态,能喝到天亮。 唰! 赵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鼓足勇气说道:“天色已晚,咱睡吧!” “嗯。”向芯儿温柔地点了点头。 当即,赵顼拉着向芯儿的手朝内室走去。 …… 天大亮,赵顼才缓缓起床,然后来到了垂拱殿。 当皇帝不一定是枯燥,但当宋朝的皇帝一定是枯燥的。 赵顼刚坐下,龙桉上便堆积了上百份奏疏。 宋代官员多且闲,这些奏疏,八成都是问安的帖子。 有个官员因为崴了一次脚,都能上四份奏疏。 第一份,汇报自己崴脚,表示会耽误一些工作,望官家体谅。 第二份,汇报自己的脚已经快痊愈了,望官家无须牵挂。 第三份,感恩贴,因为官家的牵挂,脚已经近乎痊愈。 第四份,第二道感恩贴,脚已经痊愈了,接下来会好好办公。 赵顼本想着用朱笔批下一个“滚”字,但长舒一口气后,还是写了一个“阅”字。 …… 而此刻。 韩琦等近五十名官员,为拟定精兵简政条例,正在疯狂忙碌着。 各个顶着黑眼圈,不时还会发出一阵阵讨论声,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在吵架。 有的官员已经三天没睡觉了,有的官员身上都是墨点,还有的如打了鸡血般甚是兴奋,笔耕不辍…… 当喜子将此情
第006章:大宋月刊,百姓的刊(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