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 / 2)

眼见着日子一天一天过,李元景到了要去国子监衙门报道的时候,做了这些年的朝廷闲人,终于是有了自己的位置。

国子监坐落于皇城西面,冷清安静,来往多是些文人墨客,街上的铺子也大都是些书局或者卖些笔墨纸砚。

这些日子,这向来冷清的皇城西开始热闹起来,原因自然便是这三年一次的春闱。

礼部忙完了李元景的婚事,便一直在着手今年的会试,三年一次的会试乃国家举才大典,非同小可。

同样,这也是李元景进国子监所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按照皇帝的意思,此次科举,由李元景协同礼部共同操办,国子监今年亦有不少监生要在今年下场,其中不凡许多达官勋爵子弟。

今年的主考官圣上钦点了太傅张居安,国子监祭酒陆少濂。

张太傅是当今的老师,自少时期便传道授业,至今仍时常被皇帝请进宫求教,故而手上虽无实权,但其深受帝王爱重。

如今,张太傅年近七十,早该到了致使的年纪,今年春闱特地向皇帝请了一旨圣谕,做了此次春闱的主考。

惹的学子们更是群情激昂,毕竟能得天子师为师,自然颇有脸面。

眼见着一日日临近考试,京城到处都能看见外地的考生携书卷于城中个大酒楼,茶馆,甚至是青楼楚馆谈诗论道,学文篆字。

今日,最最热闹的自然还是位于城南核心地段的禾丰酒楼。

宋挽自得知春闱即将举行,连着好几天闷在屋里研究了几道新菜,更是想了一水的营销手段,在禾丰酒楼一连十天,每日推出不同的登榜套餐,起名更是怎么好听怎么来,什么春风得意,金榜题名,云程发轫,前程似锦,官途通达......

此外,她还专门为新科学子批了一处院子,专门邀请各个名声远扬的“明星”学子前来与众人分享,还花大价钱请了国子监的几位老师来讲讲考试的重点,收到了学子的追捧。

一时间,禾丰竟成了洛城学子必游之处,有些家有儿女的,都日日前来见见这盛况,盼着能提前瞅个好女婿。

连不少朝中官员都来了,意图看看有无优秀举子,若能得了哪位大人青眼,那日后自然是官途亨通。

一时间,满城尽是朗朗书声。

在今年上京参考的学子中,以顾宗林,崔骆羽,白行之以及平宁长公主家的关季最为出彩,京中不知哪来的传闻,给他们四人组了个团体,翰林四子。

关季不必说,父亲关林当年就是新科状元,自小对他的学问自是起了大助益。

何况,当年关林与公主成婚,皇帝并未给他们封爵,如今关季虽属京中权贵,但一旦公主有个万一,他们在京城便毫无立足之地,功名终究要靠自己来争取。

至于其余几人,顾宗林家中清贵,是京城人士,自小便受父荫,进了国子监就读,天资聪颖,十二岁时便中了秀才,在科考一路上于别人是一路艰辛,于他却是大道坦途,如今不过二十有五。

崔骆羽出身清河县,清河自古以来便是最最出才子的地方,历来状元郎十次有五次出身清河(今山东一带),清河崔家更是自古以来的名门望族,尤以善读书为名。

白行之是几人中出身最为平凡,来自平遥县。平遥一带多为山地,不算富裕。

白行之家中也不过寻常人家,父亲乃是一私塾先生,年过五十方才中举人,在家乡教书为生,白行之却是天生聪慧,七岁能诗,九岁能文,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少年天才。

他们几人各个才华不说,长得也皆是一等一的俊俏风流,能汇聚众人之目光也不奇怪。

当然,他们能如此快的闻名京都,背后自也少不了推波助澜之人,宋挽。

关季不必说,那是宋挽的小外甥,还喊她一声舅母,其余几人也都是宋挽观察了好几天选出来的,将他们请去禾丰,自然吸引了不少官家小姐,日日流连此处,钱自然都进了宋挽的腰包。

宋挽这些日子忙着想法子赚钱,李元景这头也忙的不可开交,清早去了府衙往往近子时才回府,回府之后十有八九还要在水榭,灯要燃至半夜。

两人同住一府邸,却近半月未能见上一面。

好在后日里就是考试的日子,这几日只消盯着不出岔子就行,封卷的钥匙一式三分,分别握在两位主考官和礼部尚书王炼手中。

李元景为了避嫌,从不曾参与试卷相关的流程,今日便早早从府衙回了府。

近半月未见宋挽,今日好不容易得了空闲,没来由的,李元景脚下不受控制地一步步往主院去。

刚走到门口,一阵饭菜香飘香,里面正是热热闹闹的,院子里摆着两张桌子,桌子上有两口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