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修来的福分。 可背后的妻子,还能算是自己的妻子吗。 真没用啊,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弟弟,不能保护好自己的腿,现在,也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 他道:“爹知道。爹会为你娘讨回公道。” ------ 十三年前,蓬莱楼的一名添酒小厮来干最后一天的活儿。太阳一落,月亮一升,他的佣期便满了,待日落时一领工钱,他便可满载而归,回到不远处的家乡,带着聘礼,迎娶自己的未婚妻。 这名添酒小厮,是阿辌的同胞弟弟,阿轺。 阿轺与芰荷两情相悦已久,在少年撑船过小河时,随着水流淌来河边浣衣少女的曲子,热烈又轻扬,恰好少年动了心窍,又恰好少女开了情窦。 在茶庄,他们相处了小半月,阿轺渐渐怀疑眼前的女子究竟是否是上天遗落的神女。 她会纺织,纺出的布匹哪怕去城中卖,也不会有人嫌弃。她会酿酒,酿出的酒,香气连天上的月亮也能闻到,比琼浆玉露更引人鼻息。她会采茶,又快又好,总能挑出最合时宜的摘下,绝不浪费。她会修理农具,经她之手,莫不翻新,甚至比从前更省力。 这生的小麦肤色的女娘似乎无所不能。 二人约定,待阿轺去城中谋了生计,攒些家底,期年便回来迎娶她,彼时无论聘礼多少,她都会嫁。 所以,为了有能力为她准备更丰厚的彩礼,阿轺拼命挣钱,在蓬莱楼勤勤恳恳,包揽大小活计,裤袋子日益鼓囊起来,他的底气也就更足起来,头脑中日思夜想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便也愈加清晰起来。 好不容易,二人都盼到了约定的日子了。 可大火来了。 少女没能等到自己的如意儿郎,少年也没能衣锦还乡。 消息传到茶庄,不只是阿轺的死讯,还有他的罪名。芰荷不信是他的失责导致了这场大火,他是小心翼翼的人,绝不会如此粗心马虎。 芰荷和阿辌,带着悲愤与决心,进京报官府,要还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弟弟一个清白,申明他的冤屈,为他沉冤昭雪。 他们敲响衙门外的鸣冤鼓,第一次,有人开了门叫他们进去,听得是为蓬莱楼大火的罪人伸冤,可这案子偌大的官府明明查的干脆利落,他们偏说有冤情是栽赃无辜之人,便是在挑战官家的权威,被双双赶了出来。 第二次,芰荷气愤填膺,用失去丈夫的女子的胆魄,用斧子敲下了衙门外墙的一块砖,以谴责官府黑白不分,是非不明。 官府抓了她,将她看押住了。若不是她在牢中不吃不喝,官府担心这女子的刚烈要活活饿死她自己,兴许不会两日就放回去。 芰荷并没有知难而退。第三次,她和阿辌再次敲鸣冤鼓,从早敲到晚,口中喊着陈冤词,敲的行人驻足,老少留眼,喊的衙门内的官员不敢出来露面。 待到街边无人时,衙门内出来了几个人,要将二人带走,阿辌为护住芰荷,一人随着他们进去,出来的时候,已被打的半死不活,丢了半条命,捡回来半条,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这场官司,终究只是公门前的一场闹剧,结果是百姓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阿辌本是脚夫,现在成了瘸子,便没有了营计。可家中还有老母要服侍赡养,实在艰难,本来的三口之家几近灭亡。 这老母晚年丧子,活着的儿子成了残废,桑榆之年还有此一劫,真是天不遂人愿。 芰荷过来了。 她说,她会嫁给阿辌。 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照顾他们一家。 她爱阿轺,就也去爱他的家人。哪怕,爱人已不在。 但爱人爱的人还在。 于是,芰荷和阿辌成了亲,三年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芰荷给她取名阿茶,期望她长得如同茶田里的新茶一样,蓬勃有生命力。 只是,这样的愿望是否能成真,许愿的人是看不到了。 自此之后,阿辌再不信任官府的所谓高悬明镜,为民造福,他想为妻子讨回公道,是有别的法子。 ---[顺安王府]--- 几日前,一位白衣女子立在顺安王府门口,要找宅子里的王妃。 顺安王府虽阔大,但规矩是体谅人的,凡有人要请见宅子里的人,无论谁要见谁,都能通报进去。这是景南浔立的规矩,旁的王府贵门再没有了。家仆们虽不表露议论什么,其实,背地里都对这位主公欢喜的不得了。 要论笼络人心,原来景南浔处处是招。 门人进去通报景南浔,景南浔此刻正与林幺初一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