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台上掰下三根香,在神像正前方的香炉内引燃,对着神像拜了三拜,把香插在了香炉里。 “你......不祈求些什么吗?”景南浔见她做的极快,想来也仅仅只是拜了拜。 “祈求什么?” 景南浔以为她是不知道,便解释道:“寻常男女,怕樊胥娘娘看走眼错断姻缘,便会在上香时在心里默念几句,希望樊胥娘娘不要错断。” (可人家林溆根本不信鬼神,景泆,你带错了地方了。) 谁知林幺初却一笑,道:“若是你不相信樊胥娘娘,何必供奉她?” 竟然无法反驳。 林幺初又抬头仔细看了看这神像,其实心里的忐忑好了很多,但她又道:“不知为何,樊胥娘娘本是庇佑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我却从她眼中,看出半分悲悯。” 景南浔也顺着抬头看,过了片刻,才沉静地说道:“大概是,世上有情人大多难成眷属吧,所以能走到最后的,都很不容易了。” “命定之人,或许上天有意定下,而人不过顺水推舟。虽如此,我更相信缘分一说。有些人遇见,就是为了分别的,有缘无分,不如不见。” 她的意思是说,自己和景南浔有缘分,所以上天眷顾,让他们在一起。 林幺初转身看向景南浔,似乎是在向他确定什么,得到了景南浔的一个微笑,就像是得到了一个回应,便坦然踏出了樊胥娘娘殿。 景南浔随之而出,蒙笛紧随其后。 正欲往里走,又迎面而来一位玄衣女道士。比之前那位脸上更多了份亲和,似乎年纪也更小。她走近林幺初,询问道:“居士身旁的是家里的夫君吗?” 林幺初似是想到什么,笑了一下,然后回她:“是自家夫君,本是别人家的好儿郎,好不容易才要到手的。” (哈哈哈哈!) 闻言,那女道士还有蒙笛都各自一笑,只不过笑的理由也各不相同。 景南浔却变了颜色,蹙了下剑眉,用手肘碰蒙笛,沉声道:“笑什么?很好笑吗?” 蒙笛一惊,笑容僵在了脸上。 林幺初亦是匪夷不解,突然她意识到,是不是自己方才那话不对? 她不过是想起来景南浔在斜桥村说的这话,当时便觉得新奇,于是在这套用了。 莫非,景南浔不是在开玩笑? 霎时,林幺初心乱了分寸。 (景泆是认真的啊,不是玩笑话,你这么说,他要生气的。) 女道士亦是敛了神色:“三位居士,这白头庙若是无人带路,怕是不能找到与这座山真正的缘法。” “那便麻烦道长给我们带路了。” “应该的。” 景南浔道:“不知道长如何称呼?” “在下道号留青,二位可以道号称我。” “留青道长,多谢相告。” “居士,若有闲暇,在下可先带二位去对眠亭,那里在下的小师妹会给前来的女居士在头上编个同心结。” “用头发编出同心结吗?”林幺初好奇道。 “没错。” 林幺初看看景南浔,景南浔眯起眼睛,神色与方才已经不同了,也笑着看她:“那就去吧。” 于是那个小道长在前带路,拐了几个弯,才看到对眠亭,亭中一女道士,端坐在石凳上,恬淡淑静,与亭旁的青竹相辉,又融在背后的水墨色的山里。 正对亭子的那两座山,暗影交叠,似是缠绵,难怪叫对眠亭。 看到自己的师姐,她起身微微一笑,一甩手中的拂尘,似是某种仪式。 “师姐。”她道。 “师妹,替这位女居士编个同心结吧。” “好。” 林幺初坐在石凳上,将束着的头发散了下来,直垂到腰间,静静等待身后的女道士灵巧的手编出花样。 果然,没过多久,那女道士便要来林幺初手中的桃木云簪,将编出的同心结固定住,就完成了。 林幺初本想照镜子看一看是什么样,但一想她们修行之人,大概也不会随身带铜镜,于是她站起身,留给景南浔一个背影,问他:“好看吗?” 景南浔却没说话。 林幺初回头,却不知景南浔何时悄悄到了自己身后,这样一转身,直接撞到了他的怀里。 “不及你好看。” 除林幺初外,其余三人皆不忍心再看二人腻歪,纷纷转过头去。 林幺初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