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拿去和亲的不是李丽质自己,李丽质当然无法理解。 只能是跟着一脸忧心忡忡的看着李重。 而李重这边,则是算了,别想那么多,还是脚踏实地地干活吧。 贞观十年。 李二的那些很多兄弟儿子都已经差不多成年,该如何安置好这些人。 这也成了李二的一大难题。 “李重,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李靖等人都在。 李重便道:“陛下觉得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也就是说,他没意见。 李二便看了看屋顶,其实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 既然大唐三百年之内迟早要亡,那他还那么努力地去想大唐不要亡做什么。 这也成了今天议题的一个重点。 也涉及到了他对那些兄弟儿子的安置问题。 不过他忽然又想到,如果按照历史,说不定大唐是有三百年,可如果不按照历史,那是不是可能连三百年都没有? 李二便看了一眼李重。 李重也皱着眉,回望了他一眼。 其余人都面面相觑。 该说不说。 李重这小宰相,不是闹着玩的。 你看! 今日陛下那么重要的问题,都不问他们,而是一上来就问李重,就足以看得出来。 李二见李重不愿意说话,这才问四人,“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四人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因为有些话说出来,可能容易得罪人。 反正…… 这相当于陛下的家事,就让陛下自己去头疼吧。 历史上,这个问题倒是好解决,那就是给他们都封王,然后任命为都督,每个人手底下都管上一个州,来一个眼不见为干净,而且,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都是李家人,不怕出一些在地方坐大的地方官员跟势力。 这样足以保大唐百年。 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有什么用,李二都已经知道大唐三百年必亡。 没办法。 都不说话。 那李二只好让房玄龄他们都先回去,然后把李重单独留下。 长孙无忌出门后,又在说李重的坏话。 魏征倒是罕见地,没有去碎嘴。 任凭长孙无忌如何挑拨离间。 “魏征,你不是很喜欢劝谏陛下吗,陛下现在跟李重都这样了,你不应该劝劝?” 魏征便叹了一口气,“他们又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我也无从下手啊!” 说完,然后就熘了。 魏征也承认,李重是陛下的宠臣不错。 但是! 只要这个宠臣跟陛下,没有做出什么不好的事,他也就不想多管闲事。 至于说坊间传闻的两人那啥。 这个只能说…… 他也不好说。 只能是回家,看看能不能写一篇让陛下要爱惜自己的名声的奏疏。 但他又觉得,这是否太小题大作。 毕竟,流言止于智者。 更应该弹劾的,是那些觉得陛下跟李重有染的。 通过对陛下总是问李重意见看来,陛下只是看重他出谋划策的本事,所以只要李重不出那些不好的主意,那这对他来说,也就觉得还好。 长孙无忌只好看向房玄龄,李靖那是指望不上了,因为李靖走得比魏征还快。 房玄龄看到长孙无忌看着自己,也是道:“你跟陛下最亲近,像是这样的事,你应该直接跟陛下说。” 说完,然后就笑着离开了。 “房玄龄,你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 李二觉得单独说话的话。 李重应该能说得多一些。 果然! 李重立刻就开始数落起,让他们去地方上任都督的坏处。 那简直就是无恶不作。 李佑造反,那不就是因为是齐州都督嘛。 当然! 不排除也有好一点的。 或者干脆直接了当地说,平庸一点的。 “所以你有什么好的主意?” 李重只能是道:“考察他们的人品,达标的才放出去。” 可人品这种东西,一般人还真的很难看得出来。 而且…… 怎样才算是达标? 李重便道:“反正,这不还早嘛,很多人三十岁,都还一事无成呢,目前这些封王,都不过十几、二十岁,让他们再浪荡十年又如何?” 李二便不再想这些,先缓缓吧。 随后,李二又跟李重谈起了吐蕃的事。 冯德遐回来了。 从冯德遐的口中得知,吐蕃现在还在刻木结绳的阶段,国内国王曰赞普,相为大论、小论,统理国事,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有青稞麦、褭豆、小麦、乔麦。畜多牦牛猪犬羊马,屋皆平头,高者至数十尺,贵人处于大毡帐,名为拂庐。寝处污秽,绝不栉沐。 说实话,听完了这绘声绘色的汇报,也难怪当文成公主去到了吐蕃以后,吐蕃人好像对文成公主还挺欢迎。 因为……文成公主入藏,那简直就是为对方带来文明的曙光。 还在刻木结绳,那跟野人有什么区别? 当然,冯德遐在报告中也说到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说他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邻国羊同及诸羌并宾伏之。 然后…… 冯德遐这一次回来,也带来了吐蕃想要大唐和亲的请求。 “你怎么看?” 李重便道:“排除掉送技术的可能,吐蕃能在二三十年之内崛起,也有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制度的原因,而且……这应该才是最大的原因,当然,松赞干布本人,也确实是个人才。除非能有灭族的能力,否则,文化制度乃至技术的外传只是时间的问题。更别说……大唐长安城的国子监还喜欢收留外国留学生。” “我的看法是,要是能把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杀掉,吐蕃至少还能延缓二十年,才能进入相对文明的社会。一个是松赞干布,一个禄东赞,这两人,要是都死了,吐蕃必然大乱,可保大唐二十年,不,还是说十年吧,至
第一百三十七章 至少十年无忧(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