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人间烟火(1 / 2)

诡道大明 乐不司蜀 1406 字 6天前

周丰没有急着给出回答,低下头思索了一阵。

周烈也不着急催他,自己喝着热茶,一边用手扣击桌面。

“我想进提刑按察使司,不知父亲大人可有办法?”

“哦?”

周烈微露吃惊之色,却道:“怎么?不想进军政吗?”

周丰沉吟一会,笑道:“军政这边有父亲大人足够了,我再去扎堆反倒是不美,而我周家现在正缺乏掌握刑狱方面的人脉,我进按察使司,正好可以补足这边的短板。而且将我放置到您的麾下,外人多少有些闲话,既然如此,布政使那边我是去不了的,也唯有按察使司还算个好去处。”

开玩笑,其实留给周丰的选择也并不多,除开周烈所在的军政部门,那也就是司法部门和民政部门了。

如今金华府的局势,军政和民政闹得不可开交,周丰自然不可能顶着军政大佬父亲的名头再去民政系统里自找苦吃。

唯有还剩下掌管监察和刑狱的司法部门,恰恰立在军政和民政之间,他过去的话,倒不会受到多大阻力。

“嗯。”

周烈琢磨了会儿,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大儿子说的有道理,思维缜密,面面俱到,有些地方就连自己也没有想那么透彻。

“好,那就按察使司,那边我有熟人,我尽全力,帮你谋个好职位。”

周烈也不是磨叽之人,父子俩三言两语之间,便已经差不多敲定好了周丰日后的官场发展方向。

明代的做官途径,其实无非就是三种。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科举。但除此之外,还有举荐和学校制度。

所为学校制度,便是通过在国子监读书,然后对完成学业之人授予官职。

举荐则相对广泛一些,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都被广为运用,意为由已经做官的人来举荐身边的人,被举荐者还可以再次举荐。

最初这种制度是为了发现那些德行良好之人,比如当时有一位县民李得成冒着严寒卧冰求母尸,被举为孝廉,后来官至布政使。

但随着发展,举荐制度开始变味了,后来几乎就变成了买卖官职或者互相交换利益的手段。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想要在朝廷求个一官半职十分困难。

但像是周丰这样的身份,却并不是难事。

父子俩商定之后,周丰便推门离开,剩余的具体事情则由周烈在那里皱眉思索着,究竟找何种门路,能运作出多大一个官来?

此间繁琐之事颇为耗费心神。

不过当爹的为儿子操持前途,他也是乐在其中。

走在人群息壤的大街上,周丰还颇为感慨,上半辈子还没有出过学校,没想到接着马上就要在古代当官了。

世事难料啊!

反正闲来无事,周丰便将小芸带出来逛街,时不时买点明朝特有的小吃,也算是体验生活了,能有这么会功夫脱离开那些打打杀杀。

也算是能得到短暂的休息了吧。

不得不说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少去了现代里的科技与狠活,周丰此刻品尝到的那种原汁原味的小吃,好吃的程度真的不是后世能比的。

其中一个叫酥油泡螺的玩意,外酥里嫩,口感清甜,简直好吃到怀疑人生。

还有就是周丰一直对电视剧里朱元璋吃的那个烧饼情有独钟,于是拉着小芸满大街逛巷子里寻找,总算找到一家。

扯过一条凳子,两人相对坐下。

微微闭上眼睛,听着耳边那些人的闲话家常,鼻中闻着那浓厚的烟火气息,周丰不由得有些沉醉了。

或许,来到这里,当一个普通人,也是不错的。

至少,没有那么多血腥的厮杀吧!

平平凡凡,其乐融融,也不失为一种人生。

不过这种念头没有持续多久,周丰便有些哑然失笑,自己平常心智也算坚定,怎么这会反倒松懈了。

他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注定便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顺其自然,坚持本心便好,其余的无关紧要。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周丰感觉自己的心境似乎也得到了一个提升,心情不由得转好。

“怎么了,大少爷?感觉你好像跟刚才不太一样了。”

小芸手上戴着周丰买给她的一堆小首饰,简直爱不释手,摸来摸去,笑得脸上都开了花一般。

“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