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此盛世大唐,楚宁竟敢危言耸听,如果这番话入得皇上之耳,恐怕得掉脑袋。
但偏偏此时听到这番话的王潜、马钰二人都是微微颔首,静默不语,似乎是默认了楚宁这番话。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挑起话头的王潜,他轻叹一声道:“诶,没想到楚兄看得比我等远得多,潜孟浪了。”
楚宁也不客气,欣然面对。
王潜又道:“正如楚兄所言,我大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北方,可不知楚兄对此有何见教?”
很明显,楚宁知道这是王潜要考较自己军事方面的见解了。
而恰好,关于大唐的军事他早在公孙伯马那里听了不知多少,加上前世的历史积累,他已经想好了托辞。
整理了一下思路,楚宁道:“自大唐建国伊始,北疆战事便始终牵制着我朝大部分力量。如今大唐千里北疆,数十个卫所也屯兵三十万,但千里之地仅仅靠这几十万人分路防守,远远不够。
“虽然,太宗在位时便是高瞻远瞩,创立卫所军户制度,希望借此解决军队后勤的困难,确实这种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安定和社会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说着说着突然打住。
王潜看出他的心思,摆摆手道:“这里都是自家兄弟,门外又有我的人看守,但说无妨。”
这个自家兄弟,让楚宁便不再犹豫,继续开口道:
“武安侯可曾想过,所谓军户制度要求军户必须出成年男子到军队服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
“可这样长期处于耕作状态,习惯了耕作日常的战士们开始松懈,疏于训练,这就大大拉低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实力,长此以往恐怕多了一群农夫,却少了一支劲旅。
“另外,大唐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离不开土地,但军户制度的实行却占用了大量农民耕地。
“再加上权贵们侵占土地的现象愈发严重,军户们所占有的土地数量不得不减少,就导致了百姓们和朝廷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最终带来的反噬,定然会让大唐走向破灭。”
听楚宁一番高谈阔论,大家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尤其是王潜的神色已变得十分欣喜,继而问道:
“那如何解决你所说的这些问题?”
楚宁似乎胸有成竹,道:“革制,唯有彻底的施行军事革制。”
王潜也听得,进一步催促道:“如何施行军事革制?愿闻其详。”
楚宁见二人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立刻侃侃而谈,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解决方法有四。
“第一,只在重要地区才设立层级森严的卫所,而对于地方没有实际军权的军官全部收归中央管辖。其中,卫与所属于两个层级,等级森严,有着明显的等级制度。各府县卫所的部队皆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第二,让目前耕种土地者成为真正的农民,成为土地实际的支配者,以此提高土地产量,发展农业耕作,并且专职务农不再负担军役。
“第三,设立漕运总督,沟通南北漕运,大唐南北差距大,应该充分调度,使南疆所产可畅通无阻地运往北疆。
“第四,建立职业化正规军队,但凡参军者可减免税收,并发放俸禄,军队的开销费用由朝廷专门拨款供给,以作军费。另外,兵员可从平民百姓中挑选,让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有晋升的机会,并可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这些想法顿时令王潜茅塞顿开,也引起了马钰的沉思。
可很快,王潜便是一声长叹,随后顾自说道:“你说的这些确实是大谋略,只可惜啊!你这四点,任何一点都难以实现。”
马钰接言说:“是啊!楚兄所提出的事关职业军队的想法非常好,但这样的军队需要大量财富支持,可如今我朝一年才两千万石的农税,不到四百万两银子的杂税,何以能支持你这些想法。”
楚宁点头以示赞同,他当然知道,自己所提这些都是历经多少实践证明才形成的。
可这些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基础,然而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里,商业是最为不齿的。..
想了想,楚宁又道:“其实,我还有第五点的。就是如果朝廷能够出台制度配合鼓励工商业,增加海上贸易等措施,着重发展经济的话,还是能找到支持职业军队的财源,如此便可增加王朝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壮大了国家的军队,培养一批为国效力的军事人才。”
这番言论也是颇为大胆,更是让人掩面沉思。
王潜沉吟片刻,道:“你说的这些话,我又何尝不明白,只是我本是碌碌无为之人,加之朝堂之争日趋堪忧,内忧外患,我也是难以为继啊!”
楚宁笑道:“我听闻,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