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AI蜂群无人机(1 / 6)

一月下旬,某地试验场。

相关机构的几个人看着腾空而起的多架无人机,然后在没有任何遥控的情况下自动飞行,在模拟建筑物之间快速穿梭,飞过树林,然后准确的探测到模拟车辆目标,紧接着在空中往地面投掷了一个模拟小铁球。

整个过程其实看起来还是比较笨拙的,无人机升空后持续搜索的时间比较长,搜索路线也有些傻乎乎的,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依旧搜索到了模拟车辆目标,并顺利完成了投弹,完成投弹后则是重新规划路线返回。

返回的过程里还会进行绕飞,并且进入低空,在建筑物和树林里进行穿梭,并没有傻乎乎的一路直线往回飞。

更重要的是,这全程都是无人控制,纯ai飞行。

而且这也不是徐申学之前给部分人演示过的,采用ai主机控制,依旧需要通过无线电信号来遥控无人机飞行。

这是纯自主飞行,所有的行为都是由无人机上所搭载的智能控制系统所完成,包括路径的规划,沿途的地形环境地图实时构建,对沿途通过光电以及红外感应收集信息,并实时处理并分析信息,然后寻找拟定目标。

最后找到目标后执行投掷爆指令。

投掷后则是返回起飞点。

整个过程都是由无人机的ai自行控制并实施。

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技术。

该项目的负责人为徐申学以及众人解说道:

“我们的这台无人机上搭载了大量的感应器,包括超高分辨率摄像头,红外探测仪,激光雷达,微型雷达,声波感应器,同时还能接受来自gps以及北斗卫星双系统的卫星导航信息,最后还能接受来自智云卫星低轨道卫星系统超高精度的导航信息。”

“足够多的信息感应设备,足以让我们的无人机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微型雷达可以广泛探测附近三公里的地形、主要目标,用以指引无人机的初步行动;激光雷达可以实时构建周围两百米以内的精密三维地图,用以指引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各种机动,同时搜索惊喜目标。”

“超高精度的摄像头可以获得目标的精密图像,能够探测出来具体目标信息,并和数据库进行对比,找出准确某款设备或具体目标人员。”

“声波感应器以及红外感应,则是作为一种辅助感应设备使用。”

“理论上,我们的无人机是具备全天候自主飞行以及执行任务能力的!”

“同时这一套系统,也是可以移植到固定翼无人机或地面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只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装即可,毕竟我们做的主要还是这一套ai任务系统,无人机本身只是一个载体。”

“当然,不同的载具也需要不同的行动大模型,目前我们是依托小疆的这台大型四旋翼无人机作为平台使用。”

“此外,我们的这套系统目前还不算完善,算力以及算法都还不足,所以看起来有些笨笨的。”

“尤其是具体目标的搜索和确认上,对识别算法的要求很高,我们目前的目标识别模型还不够精确,如果现在就投入使用的话,它可能会一定概率的误判,比如把平民识别为武装人员,把我方武装人员识别为敌方武装人员!”

“我们还需要投喂更多的数据,对识别模型进行继续训练。”

“路径规划系统目前也还存在不小的问题,主要是系统的感应设备虽然足够了,但是机载的算力不足,很难瞬时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最后会导致系统有时候会出现误判!”

“哪怕我们已经主动限制了感应数据的精度,以降低数据量,但是还是不行!”

说着的时候,刚好看到一架正在飞行的无人机,在进行狭小空间飞行的时候直接撞到了建筑物上。

“就和现在这样,过于复杂的环境下,瞬时数据会激增,直接导致芯片超载,处理不及时,进而导致出现路径规划失误。”

徐申学看着傻乎乎撞墙的无人机,然后来了一句:“这就是信息太多,把脑子烧坏了啊!”

“看来,现在的这芯片性能还是不太行啊!”

旁边的研发负责人道:“的确是不够用,我们采用的算力芯片是eyq2芯片,也就是海蓝汽车上的算力芯片,这款算力芯片应对民用车辆的自动驾驶够用了,但是对于我们的无人机系统而言,还是远远不够。”

eyq2芯片,这是智云半导体和海蓝汽车联合研发的车规级算力芯片,采用智云微电子的十八纳米工艺,也就是类似英特尔的22纳米工艺,是一种结合cpu和gpu的综合算力芯片,单枚芯片40tops。

这种芯片已经算是当下最顶级的车规级算力芯片了,但是依旧不够用。

此时研发负责人道:“经过我们的测试,整个系统至少需要1000tops的算力,才能够具备初步的实际使用效能,而考虑到功耗问题,那么芯片的工艺可能要达到十纳米甚至七纳米才有这个可能做到。”

徐申学想了想后道:“智云半导体正在研发eyq3芯片,这个芯片的设计目标,单枚芯片算力是80tops,采用十四纳米工艺,预计年底就能够拿出样品,到时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