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庆余年(2 / 3)

窗明几净以后,爷爷会带着全家人跪拜家里供奉的财神。

“小时候皮,偷吃供果被我爷发现了,我爸拿着大藤条追了我两个村口,我现在大腿上还有块疤。”

小时候的自己,对这些根本不屑一顾,她不懂大人们为什么对这一天这么重视。

现在,直接把“玄学指引人生”当作“座右铭”,不需要谁提醒早早就把迎财神当成过大年第一要事了。

在他们的眼中,儿时的年味儿是一桩一件喜庆小事儿的堆积,分明寻常但想来总是窝心。

我总觉得:“现在的年,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了。”

有人说自己工作忙,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在值班室和同事看个联欢晚会吃顿饺子,这年就算过了;

有人说现在的年更像是“走过场”,年三十做饭、初一串门、初二逛街,每年连日程安排和年夜菜单变都没变;

有人说家里过年的流程早就一切从简了,能聚在一起就是天大的喜事儿了。

热闹不再,空有余庆。

可如果浓郁年味儿只存在于记忆里,那将是件多么遗憾的事儿啊。

“让年味,只留在记忆里”,这届年轻人可不同意。

这群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爱搞活也注重仪式感,看不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散,也擅于在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可能。

还记得那条爆火的热搜:一名95后女孩花了10天,在VR虚拟世界里复刻了北上广三地的庙会。

年轻人花样过年的消息一出立刻就引起了一大波关于“年味回忆杀”的讨论。

对于年味,他们绝不满足于调取记忆里的美好,而是更愿意结合当下时兴的潮流用自己的方式去把年味儿追回。

在澳大利亚留学,餐食又贵又难吃,只能自己学着做饭。

可涵的厨艺和其他在互联网晒饭被网友疯狂调侃的“留子”一样深谙下厨糊弄学,把汉堡、薯条、米饭、剩餐倒进锅里炒热就是一顿。

后来小涵在朋友的启发下萌生了掌勺年夜饭的想法,开始钻研厨艺,

慢慢地,她也有了一手好厨艺,准备过年回国给家人们“露一手”,做一顿中西合并版大团圆年夜饭。

她不光是想通过这顿饭把“外面的”带回“家里”,也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让家人放心,告诉他们自己哪怕远在大洋彼岸也能照顾好自己。

约了堂弟表姐准备录一个科技感十足的vlog,给长辈们来一个流行于年轻人中的赛博拜年。

“很难想象我姥看到这个的反应,过年嘛孝顺心意最重要,就让咱们小年轻给大人们一个小小的震撼吧。”

自己小时候过年最是期盼的事儿就是零点出门放烟花了,觉得如今不见烟花的年总归是少了些什么。

爱玩网的她为了寻回这年味记忆,研究起了“电子烟花大赏”。

听说今年伊利推出了AR互动烟花秀,通过扫描瓶身LOGO就能跳转到小程序看电子烟花秀,柠檬恨不得时间直接快进到除夕夜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电子烟花纯享年味儿。

在柠檬的眼里,期待的不只是烟花,更是能一起看烟花的时刻,能用更新潮的方式和家人朋友感受年意的祝福,是件幸福的事儿。

沉迷“电子木鱼”“赛博功德”的小晴告诉小视,今年一早就准备好了一整套“玄学迎财神”的花式打法。

还没等到小年,就已经收集好了各种“财神爷周边”,从手机壳到小挂件但凡和“来财”相关的新潮物件都没放过。

这不,小晴在逛年货大集的时候发现了今年伊利纯牛奶推出了直戳“玄学穴”的五路迎财神包装,立马就收入了囊中。

“信奉”搞钱第一的年轻一代就连过年也要仪式感满满,伊利年货不仅寓意红火,扫描伊利包装还可以参与AR迎财神的互动,收获财神好运卡,为新的一年增财气。

其实,年味就藏在我们生活的各处,而新一代年轻人们也正积极地在用更新潮的玩法解构年味、重塑年味。

在传统之上加入新鲜元素,才会让年更比一年有盼头。

无论是对过年礼节简化的遗憾和怀念,还是年轻人对过年新方式的追求,都反映出,其实中国人对“过个好年”的期盼,从来没变——

距离过年越近对于年的期待就越浓,人们把这种情绪寄托在年货里。

每到新年来临的时候,人气最旺之处当属年货大集,灯笼高挂、人声鼎沸,逛上一圈下来,脸上不自觉地就会堆满春的喜气。

挑选年货作为过大年的第一件事儿,是人们对新年期盼的具象化,然而年货的挑选在人情社会里可是门大学问:

“送得厚了担心太‘过’,送得薄了又‘拿’不出去”,在年货挑选一事上网友们的讨论已经炸开了锅。

讲究里子的中国人重视年货礼,是因为它会让送与收双方都开心,毕竟“记挂”在国人心中是一个分量感十足的词,它比单薄的祝福更显真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于是,藏在“送礼”“收礼”“回礼”之间的,是往来的人情,也是渐浓的情分。

但在这种最重要的节庆时刻,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