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用D-300斩首陈家军(1 / 3)

1982年7月27号傍晚6点,小舅岑勇用短信机联系了王建昆,让他在当晚8点至10点期间进行地地导弹的试射。

王建昆收到消息后,让正在进行地地导弹模拟攻击的人进行目标测算,同时也让正在用模拟弹进行装填作业的小组结束练习,将两发真弹装填入发射筒。

“小舅,目标经纬度和海拔高度都测量好没?”

“测量好了,马上会发到你的短信机上,你收到后发过来给我确认下。”

过了大概10秒左右,王建昆的短信机上出现了两个目标的经纬度坐标以及海拔高度。

他按照发过来的数值发回给小舅确认一遍,待小舅回复坐标正确后,他将两个坐标信息给到地地导弹1号战斗小组的指挥员。

那指挥员接收坐标信息后,立即按照战斗流程开始安排,四辆车上的工作人员都开始了紧张的准备起来。

幸亏在等待命令的时候已经测算好他们自己发射阵地的坐标了,不然得有得他们忙碌了。

目前的经纬度坐标测量还是很麻烦的,需要很多计算,还需要有较强的几何知识一些代数知识。

不过王建昆给他们提供了一款科学计算器,大概是一本A5开的纸张大小,除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还可以开平方,开立方,算三角函数等等很多数学问题,所以只要学会了这些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就用科学计算器算就可以了。

这对于前行的侦查人员可太友好了,之前他们没有什么远距离攻击武器,瞄准都是直瞄的多,自从装备了飞机后,就需要前行的观察员计算出目标的经纬度了,不然飞机飞过去找不到目标可不行。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此时是农历月初,天边挂着弯月,这里海拔较高,星光比较灿烂,银河在天上缓缓移动。

8点钟一到,王建昆让指挥员做好随时发射的准备,然后他把即将发射导弹的信息告诉了小舅,让他通知沿途的雷达还有一些观察人员进行观察,同时也做好目标附近的清场工作。

过了3分钟左右,小舅回复可以发射。

王建昆也没有再转述了,把短信机上的信息给第一战斗小组的指挥员看,让他做最后确认后就立即发射。

“各单位最后一次汇报情况。”

“雷达准备完毕。”

“导弹准备完毕。”

“目标确认完毕。”

“阵地清场确认完毕。”

“我命令,第一发3秒倒计时准备。”

“3,2,1,发射。”

随着指挥员的发射口令下达,发射岗位的士兵按下发射按钮。

一发长度6.1米,直径0.7米的白色导弹顶破防水防尘盖,从迷彩发射筒中弹射到离地12米左右高度,固体燃料发动机成功点火,冒着浓烈的白烟,托举着导弹快速的升空。

此刻开始,地面雷达会一直跟踪导弹飞行直到其下落到地面20公里处,此后就靠导弹的惯道系统进行控制了。

目前美国已经在开发新一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据说是要能够达到10米级别的定位精度。

王建昆和南解阵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持开发这种系统,不过今后如果南解阵能够控制大半个缅甸后,这种全球定位系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王建昆在导弹升空时,发散思考着如何提高导弹落点精度。

这款地地导弹从制造到试射也就2天时间,所以除了5个高层以及参与这项试射工作的现场人员知道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即将有一款能让他们挺直腰杆的武器即将在南亚大陆发出鸣响。

导弹是从南往北打的,上升段因为距离地面近,可以被地面上的人看到。

导弹拖着黄色的火光和浓烈的白烟斜向南方高空而去。

很多老根据地的人听到轰隆隆的响声还以为在打雷。

但是抬头看天又是星光灿烂的,一点都没有要打雷下雨的迹象。

很多眼神好的人会看到一抹黄色的光芒从北方山梁上一跃而出,然后直扑向天空,光芒越来越弱,直到超出肉眼可以观察的极限。

不过轰鸣声还是隐约的从天穹传来,从远而近然后又逐渐远去直到消失。

很多人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不妨碍他们猜想,有说那是炮弹的,有说是流星的,只有少数有一些见识的人猜想那应该是一枚导弹。

导弹飞过30公里的高度线后,地面的光学设备就很难观察了,不过配属的导弹跟踪雷达还是能很轻松的跟踪到导弹的。

而设置在根据地左右两边山脉上的雷达也在跟踪记录导弹的数据,每过几秒钟就会有雷达值守人员将数据发送到王建昆的短信机上,王建昆也会让智子在脑海里进行计算。

4分钟后,导弹已经飞跃100公里的地平线,越过这被称为卡门线的位置,导弹算是来到了太空了,不过这里的空气密度还是有点大的,一般的航天器都要在300公里以上的高度运行。

不过导弹越过这一水平线后,加速度又变大了一些,此时燃料已经消耗大半,同时空气阻力相对地面来说是大大的降低,地球引力作用也小了很多。

当越过马冈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