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讨命(1 / 2)

冯不疾喜欢姐姐的这种变化。

他老头般地嘱咐道,“姐,你可是小娘子。这种话只能在家说,别人听了要笑话。”

“好,只跟弟弟说。”

厨房里传出两串轻笑声。

晚饭蒸了一锅二米面馒头,一锅虾皮冬瓜汤,一小盘大葱炒鸡蛋。

半夏和芍药都自觉地不去夹鸡蛋,冯初晨也吃的少,主要给冯不疾吃。

芍药还是五年前,没生弟弟时吃过这种馒头,香得像登仙。冬瓜汤里放了点虾皮,传说中的海货原来是这个味。

真香。

芍药吃得飞快,一个馒头三四口吃完,一大碗冬瓜汤四五口喝完。

见她放下碗,半夏说道,“这么大个子,怎地比我吃的还少?”

芍药言不由衷说道,“我吃的少,已经饱了。”

冯初晨知道她是客气,说道,“坐下,再吃一个馒头。”

拿了一个馒头塞给她,芍药红着脸坐下吃了。

冯不疾觉得她还能吃一个,又塞了一个馒头给她,“吃吧。”

馒头没吃完,芍药的眼泪涌了上来。

冯初晨道,“怎么了?吃不下不要硬吃。”

芍药哽咽道,“自从我娘生病,我就没吃饱过饭。今天吃饱了,还吃的是白面馒头和虾皮汤。我爹怕我把你们吃穷了,不许我多吃,可我忍不住一口气吃了三个馒头,真是罪过。

“我没听爹的话,对不起姑娘和哥儿。我这样会把你们吃穷,下次不能够了。”

冯不疾和半夏怜悯地看看她。

冯初晨笑道,“我家不富余,可饭还是能吃饱。还有啊,吃不饱饭,哪有力气干活和保护我们?能吃多少吃多少。”

半夏又起身给芍药舀了一大碗冬瓜汤,冯不疾给她夹了一筷子炒鸡蛋。

芍药吃得打了几个饱嗝,抢着洗碗。洗完碗,又去村口小河边背了两筐碎石回来。

“明天把院子周围的路铺一铺。我家住半山腰,周围的路都是我爹带着我和妹妹铺出来的……”

她不好意思白吃那么多白面馍,必须找事干,多多地干活才对得起主家。

第二次回来的时候,她摘回了一枝莲蓬,三支荷花。

她把莲蓬送给冯不疾,“好吃得紧,却不能多吃。”

把荷花送给冯初晨,“插在姑娘屋里。”

冯初晨找来一个小坛子把花插上,放去上房东屋的炕几上。

有了三抹红,光秃秃的小屋立即鲜活起来。

天黑后大头才回来。

冯初晨亲自把一碗冬瓜和馒头放在它跟前,同冯不疾一起顺着它的毛轻言安慰。

大头虽然没搭理她,也没凶她。

说了一刻多钟,大头似乎真的听懂了,低头把碗里的饭吃了。

戌时初,冯初晨让冯不疾喝了一碗羊奶。

膻味很浓,小家伙打了两个干呕,又赶紧捂住嘴说道,“不膻,姐姐不要花钱买茶。”

冯初晨笑了笑,真是懂事的小抠门。

冯不疾又道,“明天姐姐再用粗针针灸。”

针灸不哭,姐姐就会用手捧他的脸。

他喜欢。

冯初晨纠正道,“还是大姑的后人,医术上的词不要乱说。那叫点刺,刺血或者刺络,三天一次。”

见小家伙有些遗憾,又捧了捧他的脸,“弟弟晚安。”

若是弟弟再小点就更好了,她一定会亲亲他。

第一次听“晚安”二字,冯不疾还是明白其中意思。

他笑得眉眼弯弯,“姐姐晚安。”

自从大姑去世,小家伙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眼睛都笑弯了。

冯初晨又笑着轻捏了一下他的小脸。

在她心里,这哪里是弟弟,是儿子,还是贴心的儿子。

冯初晨去院子里打了一刻钟遍太极拳和一刻钟弹指功后,又回自己小屋看手札。

油灯如豆,光线很弱,有一股子灯油味,一盅清水,伴着小窗外的蛙鸣……

虽然灯油很贵,她还是看到子时末才上床歇息。

她正睡得香,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

卯时初,天已经亮了。

她穿好衣裳出去问道,“什么事?”

芍药也刚起来,正在厨房里烧火。

她走出来说道,“好像谁家死人了,半夏妹妹出去看了。”

冯初晨心里一沉,不会是金牛嫂子吧?

正说着,半夏跑回家说道,“金牛嫂子和孩子都没了。”

“大小都没了?”

“嗯,孩子在肚皮里就憋死了,被稳婆硬拉出来,又造成金牛嫂子大出血,寅时也死了……都说她运气不好,若大姑活着肯定能母子平安。”

冯初晨暗叹,两条活生生的命就这么没了。若是在前世,剖腹产就是了,多简单的事儿。

想着将来开的医馆要叫妇幼馆,不仅给妇女儿童治病,还接生……

饭后,冯初晨让半夏去三石桥赶集,买几样草药和一斤茉莉花茶、两斤山药,再买两块粗布回来给芍药做衣裳,一身外衣一身中衣。

家里有些碎布,让芍药做鞋子。

三石桥在五里外的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