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深山大泽皆龙蛇(1 / 3)

过东门朝阳楼。

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

本以为和南涧古城差不多,就是座边境小城。

但出乎一行人意料的是,建水城虽然确实不大,但一路高墙园林,纵三横四,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

分明是只有苏杭才能见到的古园林。

除此之外,南诏国时代的分佛寺古塔,双阁十七孔石拱桥,还有彝族特有的黄土宫殿。

当然。

最令他们惊讶的。

还是遍布城内的书院。

走了半个钟头不到,就已经见到了四座年代久远的书院。

临安府学、崇正、焕文、崇文。

灯火摇曳间,朗朗读书声。

要知道,这幅情形即便是在湘阴都难得一见。

随意找了个当地人一问才知道。

建水城崇儒读书的风气之盛,在整个滇南都是数一数二。

早在几百年前。

滇南科举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一半左右,堪称滇南之冠,所以又有临半榜之称。

自古以来,临安府的读书人,科举入仕,进朝为官。

退仕后又回到城内,要么大建书院,要么入院教书。

也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几百上千年下来,建水城中无论汉人、彝族还是佤人,家家户户皆以读书为荣。

即便如今乱世。

读书之风依旧不减。

一行人中大都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何曾见过如此景象。

山上许多人,大都还是小富即安的想法。

稍微看得远的,也只是想着拿命博一身富贵,然后下山买几亩良田,娶个媳妇开枝散叶,却从未想过读书一事。

一时间,不禁陷入沉思。

饶是陈玉楼,也难得心生感慨。

这一趟遮龙山之行。

几乎横穿整个滇南境内。

建水城绝对是他见过唯一有此远见的地方。

只可惜。

若是盛世,建水城绝对算是世外桃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先找个地方休息,弟兄们奔波了几天都累了。”

随意指了指旁边一座酒楼,陈玉楼淡淡道。

此行不远数百里。

特地绕到抚仙湖。

可不是为了欣赏此处风光。

走了一天,休息充足养精蓄锐,以应对接下来湖上凶险才是正事。

“是,掌柜的。”

一行人下意识松了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听着书院里传来的读书声,对他们而言有种莫名的压力。

“诸位,不知是吃饭还是住店?”

见马队众人靠近,原本在楼内核对账本的老掌柜,哪里还敢耽误,主动接过了店小的职责,朝着众人拱手笑道。

“听掌柜口音,是川人?”

一听掌柜开口,陈玉楼忍不住道。

“是嘞,川北道……。”

掌柜的一愣。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

他从十几岁逃荒来到建水城,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两鬓已经染霜,但乡音却从未改过。

这些年,他也曾见过不少来往的汉人。

大都是做生意的行商。

目光扫过马背上沉甸甸的竹篓,他心里就有了计较。

这一行人,估计也是如此。

“现在应该叫嘉陵道了。”

“对对对,嘉陵道,也不知道这整天改来改去是为了什么,一会建州,一会改道,过几年怕是又要撤了。”

老掌柜对此似乎颇为不满,低声嘟囔着。

闻言,陈玉楼只是摇头一笑。

民国初就是如此,建制混乱,朝令夕改,老掌柜心有埋怨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是故土。

三天两头更名改姓。

自己又远在异乡,有时候一年半载都碰不到个汉人身影,知道川北道的更是少之又少。

“嘿,说这些做撒子,诸位,先进门。”

回过神来,老掌柜拍了下脑门,一脸歉意的笑着,赶忙让开几步,请众人进楼。

“好。”

虽然是饭点。

但楼内客人并不多。

只有寥寥几桌,大堂显得空荡荡一片。

不过,老掌柜还是特地将一行人请上二楼,又吩咐伙计泡好茶水。

投桃报李。

陈玉楼自然不会小气,让老掌柜尽管上菜。

从初见起。

老掌柜就感觉他气度不凡,此刻更是乐呵的嘴都合不拢。

有心想要结识。

亲自去地窖取了一壶陈年洞藏。

见此情形,陈玉楼哪会拒绝,关于抚仙湖之事没有比老掌柜更合适的人了。

等到几杯酒下肚。

借着微醺的酒意,陈玉楼故作好奇的道。

“对了老掌柜,来时路上,陈某听人说起,这几年仙人湖上不太平,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听他问起。

老掌柜放下酒杯,叹了口气道。

“年年起潮,淹了多少村寨,那些靠水吃水的渔家,都不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