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办证调查(1 / 2)

照片上的男人,因为离得太远,根本看不清。

而且明显看得出来,这家伙不喜欢照相。

因为他在山塘市焦化厂,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居然只有一张照片。

不过想想也是,以前照相都是一些大型活动才有的。

普通人想要照相恐怕机会很少。

这也是为什么老照片会如此珍贵。

但问题是就凭着这半张脸,怎么能找到现在的马卫国。

有人能凭着这张照片认出来这是谁吗?

陈青峰怀疑马卫国偷走了那笔钱之后换了个身份,然后和老舍的那部话剧《西望长安》一样,通过坑蒙拐骗的手段,获得了组织的信任,进入了712厂。

陈青峰按照山塘市焦化厂那位副厂长提供的线索。

马卫国有东山省的口音。

这倒是一条线索。

但陈青峰也问了,口音的问题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是在个别字上能够听出来。

陈青峰以前在古城的时候有一个同事。

老家是定州那边的。

说笔的时候总是把音发成北。

这就是口音的问题。

但正常情况下,说话几乎听不出来和普通话有多大的区别?

这年头很多人说话都有口音。

毕竟上一代人有不少都没有普通话的基础。

所以你说东山省的口音其实也不是很明显。

但语言方面有一些倒装句。这倒是可以参考一下。

陈青峰看着档案上的那些人。

如果参考年龄说的话,可以把人的范围大幅度缩小,阿尔厂区在那个年龄段,有着东山省籍贯的就只剩下了二三十人。

但考虑到山东人有闯关东的经历。

所以一些东北地区的人也必须考虑进来。

这样一来,人员又扩大到了七八十人。

……

陈青峰坐在回石门市的火车上。

一路上都在研究着这些人员。

这家伙以前姓马,陈青峰觉得他要变换身份的话,大概率会换一个姓氏。

不过他还是把这七八十人中那三个姓马的人单独列了出来。

首先回去之后就是排除这些人。

陈青峰在火车上跟张庆禄和马向东商量着。

回去之后不能打草惊蛇。

他们这段时间频繁的前往712厂,还可以以身份证作为借口。

但如果一个劲的询问当年黄金的事情,多半会让犯罪嫌疑人产生警惕心理。

想到了这里,陈青峰突然觉得也许可以把身份证和查案的事情联系起来。

于是他在火车上又推翻了自已之前布置的计划。

火车抵达石门的时候又是一个晚上。

陈青峰这么没日没夜的东奔西跑,年轻的时候还好,年纪大了身体真的吃不消。

当年他也是这样,到了快50的年纪,身体早就出了问题。

一身的毛病。

就算心有余,可也没有那个精力了。

于是50多岁就向上级申请退居二线。

可是你一个刑警整天跟杀人放火的通缉犯混在一起,你退下来又能干什么呢?

……

来到石门市公安局。

白队长也在等他们的消息。

食堂那边的同志给煮了一点面条汤。

这东西最适合来回奔波的人暖暖胃口了。

陈青峰和马向东他们捧着一碗面条汤,一连吃了好几碗。

然后才说起了这回的事情。

“目前暂时的情况就是我怀疑这个马卫国和当年的黄金案有关,因为按照古城市那边带回来的金豆子检测结果,那批黄金的纯度相当高!不是民间的人可以冶炼和制备出来的!”

“老陈你有什么想法?”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这一段时间咱们为了712厂的案子,经常往他们的厂区生活区跑,我不知道有没有打扫惊蛇,但之前都是以办身份证的理由去的!索性咱们将计就计,这是我整理出来的一份名单,这上面大概有七八十人,年龄上应该是吻合的。问题就在于马卫国曾经的同事回忆那家伙有一点点东山上的口音!”

“另外还有一点,那家伙极其不喜欢照相!”

“不喜欢照相?”

“反正目前来说,我能知道的只有这几个特征!”

“老陈,这案子你跟了那么久,别的不说了,我都听你的!”

“这样吧,明天带几个熟悉户籍和办证流程的同志跟我一起去712厂那边,然后联系他们厂的保卫科,就说第1批身份通过的人员,已经可以正式颁布证件了,要为他们现场办理登记……”

“这主意好呀,咱们可以把这七八十人一个一个的叫过来当面核验。”

“等到时候具体询问一下对方的籍贯,尤其是口音方面注意一下有没有倒装句,还有就是照相的问题,如果有人对照相这方面疑问过多的话,注意留意!”

“明白了!”

几个人晚上就着面汤一顿合记。

第2天陈青峰是在市局的休息室醒来的。

昨天他没有回家,就躺在休息室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