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地两次出兵北胡,牵制住了北胡人的注意力。
也让大庆内部,减轻了不少压力。
至少让北胡王庭,跟大庆内部的间谍短暂失联。
大战一触爆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紧张的气氛之下,也让北胡人许多密谋的事儿,从而变得仓促起来。
就比如……
胡庸。
这类的事儿还发生不少,因为紧张,密谋开始出现漏洞,被锦衣卫一一侦破,减少了不少麻烦。
“现在的毛鸿,以及锦衣卫那些兵,把老六都视作神仙了。”
“要是没有老六在前面,给北胡人最大的压力。”
“这些间谍不知道会在境内搞出什么恶劣事件来。”
庆皇对此很清楚。
甚至觉得,适当给北胡人一些压力,也是不错的。
秦标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北胡人给我们压力,想不到终于反了过来。”
“老六就像是一根鞭子,不断抽打在北胡人的身上,让北胡人自顾不暇,也解了大庆内紧张的氛围。”
庆皇摇头。
“大庆内该紧张还是得紧张的。”
“至少中原的耕种生产,来年决不能出现任何破坏,箭已在弦上,若是因为粮草耽搁了一年,会很伤。”
天下兵马调度,训练。
哪哪都是钱!
就连吃的用的,都要比正常情况下好上许多。
若不早点将北胡人收拾完,朝廷很难长期负担这么重的代价。
很影响百姓的民生发展。
大庆与北胡的矛盾,是不死不休的。
绝对没有半点和平相处的可能。
若不一次将北胡人彻底打趴下了,服气了,归顺了。
否则这一波就算给其伤了,过些年北胡人一定实力恢复一些,必然仍旧会利用骑兵的优势,继续来犯大庆的边疆。
烦不胜烦。
至于老六这第三次出兵演习,打着宁王的名义,固然有些犯险。
但某种程度来说。
是可行的。
“父皇,老六在信的末尾还说,辽地的部分军资生产的比较多。”
“若朝廷需要,可以借来一批。”
“北胡冬季严寒,大庆生产的军装,很难扛得住北胡那冷冽的寒风,广宁城生产的,则要厚实一些。”
庆皇听此,不免点头。
“老六有心了。”
“但有多余,拟个单子,有多少要多少。”
“军资多上那么一分,就有可能让将士们少丢性命。”
“这事儿老大你跟老六商议,等打完仗了,你再想着怎么去补偿老六。”
庆皇认为。
反正北伐归来后,朝廷政务基本都交给老大处理了。
那么这事儿就让老大跟老六说。
到时候也是老大欠老六。
“儿臣遵命,另外信末还说,可将两当甲生产线,移交给到京都来。”
“但未来两当甲置换维护等,辽地不再负责。”
庆皇听秦标所说,急忙找到了最后的那一页信。
果然瞧见了关于甲胄生产线的事儿。
想到如今大庆兵马,基本已经从皮甲过渡到了铁甲时代。
虽说辽地的甲卖得很便宜。
然而这些年来,买甲终究费了不少钱。
若那生产线,当真能送到京都来,朝廷自己来生产,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送来!”
庆皇没有半点犹豫。
辽地制造铁甲的生产线,他早就垂涎许久了。
“通过海运运来吗?”
庆皇补问了句。
辽地生产铠甲的机器有点大。
属于压铸成型的。
以往庆皇也不是没想过,从辽地再弄一条过来。
但一琢摸,这得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将那么庞大的生产线运过来。
后来。
因为繁忙的政务,逐渐就忘了这事儿。
如今再被提起,庆皇突然反应了过来。
辽地有大海船啊!
秦标也给了明确的答复。
“陆地上难以运来,但拆解后分装几艘船,还是能沿着海岸线送到京都来的。”
庆皇顿时等不及了。
“立刻!立刻派人前往辽地,八百里加急!”
“朕要这东西,越快送到京都越好。”
庆皇想了想,又补充了句。
“还好当初给老六不少造船匠人,没想到如今回报却在了这个地方。”
为此,庆皇也满是感慨。
秦标更是点头。
“大庆南北的木头已经不多,这些年多从南洋抽调木材用于造船。”
“没想到送到老六那去,造船反而焕发了新机,至少海防再也不必顾虑。”
“只是那片汪洋大海,绵延无尽,仍旧让人望而生畏。”
秦标想到大海的辽阔,不免叹息。
大海之上,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
可从古至今,任何帝皇,都没有过于开拓这份海疆。
风险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