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头微蹙,片刻后冷笑:“朕何尝不知此理?但若不彻查,百姓受苦,朕寝食难安!”
堂下众臣默然,似无人敢接话。朱元璋冷哼一声,挥手道:“传令下去,三司联合,彻查此案!若有人胆敢抗命,朕定斩不赦!”
朱棢见状,眉宇间闪过一丝得意,但很快敛去,抱拳道:“父皇英明!儿臣愿随三司,协助查案。”
“你?”朱元璋冷冷看向朱棢,语气中多了几分探寻,“此事非同小可,你如何保证不会出差错?”
朱棢不卑不亢,语气笃定:“父皇,儿臣虽年轻,却愿为朝廷分忧。贪官污吏荼毒百姓,此等恶徒,儿臣岂能袖手旁观?”
朱元璋闻言,未作答复,只是微微眯起眼,似在思索。
散朝后,群臣三三两两离开奉天殿,朱棢被几名重臣围住,纷纷向他道贺:“晋王果然胆识过人,竟能掌握如此重要的消息。”
朱棢谦虚一笑:“诸位谬赞,此乃分内之事。”
徐达走到一旁,目光深沉地看着朱棢,沉声问道:“晋王殿下,能否冒昧请教,您手中的名单究竟从何而来?”
朱棢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旋即恢复平静:“徐侯,您多虑了。这些消息,乃儿臣暗中调查所得。若徐侯不信,可随三司一同查证。”
徐达轻哼一声,语气平淡却带着警告意味:“晋王殿下,有些事若无确凿证据,不仅难以服众,更可能引火烧身。殿下年轻,谨慎些才好。”
朱棢神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镇定,淡然一笑:“多谢徐侯提醒,儿臣定会小心行事。”
奉天殿后,朱元璋独自端坐于御案前,眉头紧锁。
刚才朝堂上的情形仍在他脑海中回荡。
“晋王的动作,未免太快了些。”朱元璋喃喃自语。
马皇后从屏风后缓缓走出,手中捧着一碗参汤,轻声道:“陛下为何皱眉?晋王不过是想表现自己。”
朱元璋接过参汤,冷笑道:“表现自己倒是无妨,但他手中的名单,来得太巧。若没有背后之人支持,他如何查到?”
马皇后微微一愣,随即摇头叹道:“陛下,晋王虽年轻,但也是为了朝廷着想。难道您不信他?”
朱元璋抬眼看向马皇后,目光锐利如刀:“信?朕连那些重臣都不信,他一个小小的晋王,朕又怎会信得过?”
马皇后微微一怔,欲言又止。
与此同时,内宫深处,朱雄英正坐在案前,翻阅一卷兵书。
小太监小心翼翼地递上一碗热茶:“少主,外面议论纷纷,说晋王今日在朝堂上风光无限。”
朱雄英放下书卷,眉眼间透出几分冷意:“风光?未必吧。”
小太监愣了愣,低声问:“少主,您是说晋王他……”
朱雄英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意味深长:“若是风光得太快,恐怕反而容易失控。”
他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闪过一抹锐利:“晋王能查出名单,绝不是偶然。他在试探皇爷爷的底线,甚至……在试探朝中势力的反应。”
小太监恍然大悟:“少主果然厉害!那我们要做什么吗?”
朱雄英摇头,小小的身子稳如泰山,笑着开口。
“不用。风暴未起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晋王此举,是棋局上的一招,但结果如何,还得看他自己如何收场。”
此刻,晋王府中,朱棢正与心腹亲信密谈。
“殿下,徐侯今日在朝堂上针对您,恐怕对您有所防备。”亲信低声道。
朱棢冷哼一声:“徐达不过是父皇的老臣,敢忤逆我?等贪官的罪证落实,我倒要看看他如何再多言!”
亲信迟疑了一下,低声问:“殿下,那名单……”
朱棢神色一沉,挥手打断:“那是我用尽手段换来的底牌,父皇信与不信,都由不得他。等贪官乱作一团,朝堂必然大乱,到时候,我自有办法收拾局面。”
他说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若是有人敢挡我的路,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朱棢的言语回荡在静谧的晋王府内,几盏烛火映照着他脸上阴晴不定的神情。
他站起身,负手走向窗边,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望向深沉的夜幕。
他低声道:“表面上,我不如太子稳重,也不如四哥战功赫赫。但私底下,势力大与小,可不是用这些表象来衡量的。”
亲信小心翼翼地补充:“殿下的谋划,确实无人能及。不过……如今太子势稳,朝中大臣多偏向他,是否会阻碍殿下布局?”
朱棢冷笑一声:“阻碍?世人只看到太子的仁厚,却未见他的软弱。这些老臣们扶着他,不过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安稳的棋子。但等局势一乱,他们还能抱紧谁?”
次日,朝会如常。
大殿内,群臣依次站立,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肃杀气息。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冷然扫视群臣。
“昨夜朕思来想去,觉得晋王的提议未必无用。”朱元璋开口,声音不怒自威,“查赈灾案,确实是当务之急。”
徐达站出,沉声道:“陛下,赈灾贪污一案牵涉甚广,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