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会试古赋(1 / 1)

在上京考场内,气氛紧张而严肃。伴随着开考的钟声悠扬地响起,考生们纷纷拿起毛笔,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答题之中。他们或眉头紧锁、或面带思索之色,手中的毛笔不停地舞动着。考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这场会试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关键考验。

这一天的科目是四书五经,这对于众多学子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这些《论语》等书作为科举制度下的一种固定题目,要求严格、格式固定,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这些并没有让学子们退缩,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努力用最好的状态迎接这场挑战。

考场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紧张的气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有的考生早已胸有成竹,笔下生花;有的则陷入沉思,苦苦寻找灵感。然而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场考试,期待着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希望的上京会试考场里,每一个学子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他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懈奋斗。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来自泉州的年轻学子,名叫萧逸云。

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从记事起,他就一直居住在一座破旧不堪的庙宇里,没有温暖的床铺,也没有丰盛的食物。每天早晨醒来,他只能面对空空如也的肚子,因为他经常连一顿饱饭都无法享用。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依靠喝着清晨的露水来维持生命。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他的身体变得异常消瘦,但他却有着一颗坚毅的心,努力地追求着知识与智慧。尽管面临着无数的困境和挑战,他依然坚定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学习,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萧逸云身着一件破烂不堪、布满十八个补丁的衣服,犹如乞丐一般。他脚下踩着一双破旧的草鞋,那鞋子看起来似乎随时都会散架。然而,尽管他的衣着如此简陋,手中的那支毛笔却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仿若有神明相助。

题目是子曰:“杀人安之,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萧逸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脑海里思绪万千,犹如一团乱麻。

逸云开始认真地构思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试图从混乱中理出一丝头绪。当今之世,天下已经一分为二,南北两国各自为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北国皇帝陛下崇尚武力,以勇猛善战著称;而南国刘基则推崇文化,注重礼仪和知识的传承。

如今重启科举制度,正是为了给天下诸子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一展抱负。

转眼间就来到了会试的第四天,今天的考试题目要求考生以陛下金勋在忘川居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经历作一首七言诗。

只见萧逸云站在考场中央,声情并茂地开始吟诗道:

“忘川居前身先卒,醉仙楼后图武功;

金銮殿中展宏图,南都城外踏南虏。”

他的声音激昂慷慨,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战乱与豪情的时代。在场的众人都不禁被他的诗作所吸引,纷纷露出赞赏之色。

就这样,萧逸云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学和惊人的天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会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进入了殿试。

这一成就引起了京城众多官员们的关注,他们纷纷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表示赞赏,并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本次科举考试的状元郎。也有人说他是昙花一现,最多进入前十名的门槛。

而就在此时,皇帝陛下金勋也宣布,他将亲自出题来选拔出本届科举的状元郎。这个消息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人们纷纷猜测皇帝会出什么样的题目,以及谁将会成为那个幸运儿。成为开朝以来的第一位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