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暗流涌动,深谋远虑(1 / 1)

回到曹营后的日子并没有如我预想般平静。虽然周瑜的计划暂时受阻,但东吴的行动明显还有后续。更让我警惕的是,曹操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对我依然器重,却少了几分直白的信任,多了一些难以捉摸的试探。

这一天,我正在帐中整理新的作战计划时,甄氏派人送来了一封信。

信中寥寥数语,却让我感到寒意直透心底:

“你已非旁观者,每一步皆为局中棋。”

甄氏向来话中有话,而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她之前对“真正棋手”的隐晦提及。她究竟想提醒我什么?难道我早已被卷入某个无法摆脱的棋局,而自己尚未察觉?

正当我思索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内:“王先生,主公有令,请您即刻前往议事。”

我应声而起,将信件藏好后随亲兵赶往大帐。

曹操的议事帐中,此刻已有众多将领和谋士聚集。夏侯惇、夏侯渊、荀攸、程昱等人皆在场,甚至连郭嘉也罕见地现身。这种规格的集会表明,有重大决策即将展开。

我低头行礼后,默默站在一侧,观察着曹操的神色。他眉头微皱,目光如炬,显然心中已有定计,却故意隐而不发。

“诸位,东吴的谋划已逐渐明朗。”他开口说道,“但我军若想全身而退,仅仅防御是不够的,必须主动出击。”

荀攸率先发言:“主公所言甚是。东吴虽有周瑜坐镇,但他们的水军未必敢在我军主力面前正面交锋。我们可以以声东击西之策迷惑对方。”

程昱补充道:“的确如此,但眼下蜀汉的刘备也虎视眈眈,若我军调动过多兵力,后方恐难以稳固。”

众人纷纷议论,各抒己见。曹操始终未插话,只是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了我的身上。

“王墨,你怎么看?”

被点名时,我迅速整理思绪,拱手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周瑜乃深谙兵法之人,他必然预料到我军可能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因此,我军在布局时应更进一步——虚虚实实,诱敌深入,再以雷霆手段决战于一地。”

曹操闻言点头,示意我继续。

我走到地图前,用木棍指向东南一处险要的水域:“此地为荆州境内的一处峡谷,水道狭窄,易守难攻。若我军故布疑阵,将主力佯装向长江以北转移,而实际设伏于此,可引东吴主力入局。”

郭嘉笑了笑,接话道:“好计策。周瑜虽智计百出,但若被迫进入险地,也难免犯错。”

曹操轻轻敲了敲桌案,神色间多了几分赞许:“好,就按此计行事。王墨,此事由你与郭嘉共同筹划。”

散会后,郭嘉拉住了我。他一向温文尔雅,但此刻目光中却多了一丝深意。

“王墨,跟我来。”

我随他来到帐外,夜色如墨,星光点点。郭嘉看着远方的营火,低声说道:“你知道主公为何对你器重又试探吗?”

我一愣,摇头答道:“请先生指点。”

他轻叹一声,转身看着我:“你的才智已经超过了许多旧臣,但你的身份却始终是个谜。乱世之中,主公自然会利用你,但也不会完全信任你。这次行动,不仅是对周瑜的反制,也是对你的试探。”

听到这番话,我心中如遭雷击。这才明白,所谓的信任与重用背后,隐藏的是对我身份的巨大怀疑。或许在曹操眼中,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未知的变数。

接下来的数日,我与郭嘉通力合作,制定了详尽的伏击计划。与此同时,我也悄悄布下了另一手暗棋,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行动当天,我随前军出发。一路上,我始终保持警惕,不仅观察敌情,也暗中防备身边可能出现的危险。

抵达峡谷后,我们迅速布置了伏击阵地。山谷两侧埋伏的士兵个个屏气凝神,手持弓弩,随时准备出击。而水道中央,我们用浮木伪装出了一支“撤退中的船队”,吸引东吴军队深入。

正午时分,东吴的先头部队果然出现在峡谷口。他们人数不多,但行军有序,显然是在试探。

“来了。”夏侯惇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战意。

我却没有立即下令,而是示意再观察片刻。果然,不久后,又一支更庞大的东吴军队缓缓进入峡谷。周瑜的旗号高高飘扬,表明他亲自率领主力出征。

“放箭!”随着我一声令下,两侧伏兵齐发,漫天箭雨如暴风骤雨般袭向敌军。

峡谷内顿时大乱,东吴士兵措手不及,纷纷倒下。而我们的船队则迅速转向,将敌军的后路彻底封死。

这一战,我军大获全胜。周瑜虽侥幸逃脱,但东吴主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江东。

然而,当凯旋归来时,我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我知道,这次行动不仅暴露了我的才能,也将我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

夜深人静时,我再度打开甄氏的那封信。信中的字迹仿佛在嘲弄我:

“局中人,永无退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