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九十九(1 / 2)

“接下来便要讲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谁能悟出我要的道理,便让你当媒体的主管吔!”

祝觉面前的,正是炎黄商会中炎黄媒体的员工。

舆论是一个战略上的高地,若不令自己的喉舌抢先占据高地,便要在之后付出十倍甚至九倍的代价为此埋单。

祝觉便是个未雨绸缪的人。

永远在行动前做好所能做的一切准备,这样就不会在失败面前他妈的后悔,说早知当初如何如何。

事后诸葛亮就是不知所谓的东西啊!

但话又说回来,完全把控事件的走向多少又有些无趣,祝觉就乐于在谋划中,故意增添些许“变数”。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吔。

祝觉转过身子,浑身骚紫色正装的他背起双手,琥珀色的眼眸看着窗外晦暗的阴沉天空,缓缓说道。

“曾经有个叫汉的国家,有个人名叫匡衡,他家里很穷,不识字也没机会接触书籍……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他拿了把小刀,一点点把墙壁的缝隙扩大,这样隔壁的烛光也就更亮了些。靠着日夜苦读,他成了有名的学者,当了丞相,甚至还成了万万学子的榜样。”

祝觉回过身,看着那些苦思冥想中的员工。

若只听上半,这不过就是个劝学的故事而已。

但在整个故事里,匡衡便就是个不知所谓的小丑。

而祝觉就没有急着讲下半段的故事,他在等,等那些不那么耐心的人自己跳出来。

没有人知道祝觉想要什么答案,除了他自己。

而那些急着要上位,觊觎主管之位的员工,便迫不及待站了起来。

祝觉随意点过一人,随即那人说道。

“老板,您一定是想让我们学会匡衡的勤奋吧?”

“非也。”祝觉摇头道。

“老板,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在意自己的卑贱,日后我们也会有飞腾黄达的一天?”

“不对。”祝觉还是摇头。

接下来一个一个人回答,而祝觉始终是摇头。

直到最后一个人说出他的猜想,祝觉才开口道:“那么,刚刚被我点到的人,全部到后面站着旁听。”

实际上,不论这些人说了什么,他们的结果都是被淘汰。

祝觉就想看看到底有多少急功近利的人,连他故事都没有讲完的时候自作聪明的跳出来侮辱他的智慧。

“好了,接下来便是这凿壁偷光故事的下半段。”

将方才的人淘汰,还坐在位置上的人已不足开始时的一半,而他们看祝觉的眼里,便充满了庆幸和激动。

说实话,祝觉就并不讨厌之前那些淘汰的人,甚至远比对这些后面的人还乐意见到。

因为那些人虽然鲁莽,却也比怯懦更接近勇敢,在需要冲锋陷阵的地方,就也不会去退缩啊。

而剩下的这些,到底是因为足够聪明,还是因为过于怯懦,就不好说了!

祝觉的手指敲打几下桌面,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道:

“当了丞相之后的匡衡,被汉帝封了安乐侯,得了许多封地。而在丈量土地的时候,匡衡就故意给错了地图,令他多占了四百多顷土地。

匡衡后来跟权臣勾结,三番五次弹劾良将,皇帝便信以为真,令汉失去一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将军。

再后来,这又贪又奸的匡衡,自然难逃弹劾,皇帝将他贬为平民,没收了所有财产和土地,放回老家去了。

匡衡想起小时候的苦读,一切努力化为泡影,整个人受不了打击,没几年就驾鹤西去力!

这便是我要讲的,凿壁偷光。”

这匡衡小时候偷光,当官后偷地,受宠时偷权,可笑最后竟一无所有。

呵,本质上来说,就不过是个不知所谓的小丑罢了,令这小丑当榜样,却不知是劝人勤奋更多一点,还是滋生贪小便宜的嗜好多一点。

但用他举例子,也只是因为这个故事算是前后足够割裂,能达到祝觉想要的效果。

“老板您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了初心?”一个员工沉声道。

“下一个。”祝觉还是摇头。

“难道是……顾全大局?看事情不能急着下判断,要等到知晓事件的全貌后才下定论。”

另一个员工若有所思。

“虽不是我想要的,但能想到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你有点潜力。”

祝觉双手交叉放在面前,愉快笑道,“你很不错,但不适合在这里。”

全面的眼光很重要,这点毋庸置疑。

然而在媒体行业,“全面”并不是好事。

媒体追求“时效性”、“准确性”和“话题性”……但这只是说的好听而已。

媒体永远都在追求着话题的热度,而话题热度的来源,便是“片面”与“争议”。

为了制造“争议”,媒体从不在乎“准确”,而若是热度足够,“时效”似乎也并不那么重要。

用“片面”的信息令民众对事件一知半解,如雾里看花管中窥豹,引导情绪乃至引导对立,便成了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

媒体真正唯一需要的,也是祝觉要这些员工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