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智能化生产的起步(1 / 3)

随着吴卫国在四合院向邻居们讲述完工厂改革计划,大家纷纷表示支持,这让吴卫国信心倍增。而此时,工厂的智能化生产转型已经箭在弦上,吴卫国深知这是一场艰难但必须要打的硬仗。

在工厂里,吴卫国召集了各部门的负责人开会,讨论智能化生产转型的具体实施步骤。技术部的李部长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对新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首先发言:“吴厂长,智能化生产需要引进的智能设备类型繁多,而且这些设备的兼容性和操作难度都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我建议先对员工进行一些基础的智能化知识培训。”

生产部的赵主任是个实干派,性格直爽,他皱着眉头说:“老李,培训是一方面,但这些新设备来了,安装调试也是个大问题啊。我们不能让生产停太久,不然订单积压可就麻烦了。”

吴卫国点点头:“赵主任说得对,设备安装调试必须要高效完成。我已经联系了设备供应商,他们会派技术人员过来协助我们。不过,我们自己的人也要积极参与,这样以后遇到问题才能自己解决。”

这时,负责后勤的孙科长,一个细心周到的人,说道:“吴厂长,新设备对环境要求肯定高,我们得提前准备好合适的场地,电力供应、温度湿度控制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孙科长考虑得很周全,这件事就交给你去负责了,一定要确保场地条件符合要求。”吴卫国说道。

在准备引进智能设备的同时,技术人才的招聘和管理问题也摆在了面前。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是个善于沟通协调的人,他向吴卫国汇报:“吴厂长,我们已经收到了不少技术人才的简历,但是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在大型智能化工厂工作过的,也有刚从科研机构出来的。怎么让他们快速融入我们的团队,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个挑战。”

吴卫国思考了一下说:“我们可以安排一对一的导师制度,让厂里的老技术骨干带带他们,让他们尽快熟悉我们的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同时,制定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他们积极工作。”

在四合院这边,邻居们也没闲着。阎埠贵的大儿子阎解成在外面认识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他打听到了一些关于智能设备市场的消息。一天晚上,他找到吴卫国。

“吴大哥,我今天听说有个厂家的智能设备性价比很高,而且他们售后服务也不错。你要不要去了解一下?”阎解成说道。

吴卫国有些好奇:“哦?是哪家厂家?你详细说说。”

“是一家叫新兴科技的公司,他们最近推出的几款智能生产设备在市场上口碑挺好的,价格比你之前联系的那些厂家要低一些呢。”阎解成回答。

“解成,谢谢你啊。不过设备采购不能只看价格,还得看质量和是否适合我们的生产。我会去了解一下的。”吴卫国感激地说。

第二天,吴卫国带着技术部的几个人去了新兴科技公司考察。接待他们的是销售经理陈峰,一个能说会道、精明干练的人。

陈峰热情地介绍:“吴厂长,我们的智能设备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大大降低次品率。而且我们有专业的售后团队,24小时响应,保证不会耽误你们的生产。”

吴卫国仔细查看了设备,询问了一些技术参数后,对陈峰说:“陈经理,你们的设备看起来不错,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我们有自己的生产特点,需要设备能完美适配。”

回到工厂后,吴卫国和技术人员们对新兴科技公司的设备进行了深入讨论。李部长说:“吴厂长,他们的设备在技术上确实有优势,但是有些功能我们可能用不上,这样就会造成成本浪费。而且我们对他们的兼容性还是有些担心。”

吴卫国决定还是选择原来的设备供应商,但他也从新兴科技公司的设备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设备供应商沟通,看能否对设备进行一些定制化调整。

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新招来的技术人才中有个叫林宇的年轻人,他是个技术天才,但性格有些孤傲。他被分配到了老技术骨干王师傅手下学习。

第一天,林宇就对王师傅提出的一些建议不太认同。他说:“王师傅,您的方法太传统了。现在有更先进的算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王师傅有些不高兴:“小林啊,我在这厂里干了这么多年,我的经验可不是白来的。你刚来,不能光凭书本上的知识,得结合实际情况。”

两人争执不下,吴卫国知道后,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他对林宇说:“林宇,你的专业知识很丰富,这是你的优势。但是王师傅的经验也很宝贵,你们要相互学习。我们引进新设备是为了创新,但不能忽视实践经验。”

林宇听了吴卫国的话,有些不好意思:“吴厂长,我知道了。我会和王师傅好好配合的。”

随着智能设备的陆续到货,安装调试工作紧张地展开了。设备供应商派来的技术人员和厂里的员工一起忙碌着。刘光福也在安装现场帮忙,他虽然不太懂技术,但干起活来很认真。

刘光福对旁边的同事说:“这次安装可真复杂啊,不过我觉得这新设备肯定很厉害,以后咱们厂肯定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