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轻轻吹过纸窗,似乎也在为此局势忧心。
楚知行的目光在屋中众人脸上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主事的官员郝大人身上,“各位大人,萧卿泽殿下所遭受的指控看似无端,但若不及时处理,其后果可能会影响到你们的根本利益。”
郝大人眉头深锁,摇头叹道:“楚大人所言极是,可我等苦无对策,朝堂之上臣子多疑,凭空指责无所适从。”
楚知行微微一笑,轻轻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大人莫要心急,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下之局,不妨从策略上化解。我手头刚好有几套战略,或许能拨乱反正。”
不远处,吴宁禅朝楚知行走来,脸上带着笃定,“诸位不妨听一下楚大人的策略,我个人认为此计定能助我朝堂从困境中脱身,至于细节之处,由在下与楚大人协助分析。”
众人闻言,纷纷侧目,看着楚知行,希望他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楚知行从袖中取出几张绘有复杂图样的竹简,放在大堂中央的桌案上,慢慢展开。
那些图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新奇,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以公信为原则的治理模型,”
楚知行解释道,“通过公开审理与公众参与,我们可以在朝堂上建立一个反馈机制,这不仅可以打消不实指控,还能在民间重塑萧卿泽殿下的形象。”
众人这才恍然,纷纷点头称是。
郝大人饶有兴致地翻看手里的竹简,不时发出低声惊叹,“如此一来,便能以民心辅佐政权,不失为一计良策。”
此刻,站在一旁静观的萧淑婉面上掠过一丝欣慰,她深知楚知行绝非泛泛之辈,正如众人称赞的一样,他的提议或许真能替弟弟洗清冤屈,更重要的是,这为她在统治方式上带来了一线革新的明光。
在一片高昂的气氛中,众人开始有条不紊地策划下一步行动。
而楚知行则信心满满,凭着历史知识和现代思维,他深信不疑,只要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便可以重新塑造朝堂的秩序,化解眼下的危机。
阳光从窗棂间洒落,正如楚知行心中逐渐展开的明日蓝图,他昂首向前,尽显一代奇才的气度:“各位,既然我们已明确方向,那便合力向前,将这次危机当作变革开端,让我们一起迎接更好的未来。”
随着楚知行的策略逐步在朝堂上落实,凌云县的变化颇为显著。
民众渐渐感受到由上而下的公信力建设带来的新气象,衷心拥护这些新政。
而朝中的重臣们也开始紧密关注这位来自凌云县的县太爷,以期从中得取治国的新思路。
数日后的宫中盛会上,萧淑婉一身素雅,身边跟随的乃是地位显赫的朝中重臣及文人墨客,一时间觥筹交错,气氛庄重而又不失风雅。
楚知行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落座在一侧,目光随意地在大殿中扫视,心里则是对即将开始的诗词比试充满期待。
诗词比试的现场在如画的庭院中,几层台阶将其拢于其中,俯视着竞赛者们。
场中文采飞扬,众人才俊奋笔疾书,或高声吟诵,各自展现出不凡的才学。
楚知行微微一笑,悄然端起茶盏,轻言道:“这些承载千古文化的古诗词,真正是令人心驰神往,不由感慨于先贤的智慧。”
作为评委之一,御史姚大人听闻此言,心生共鸣,随即提议:“殿下,何不趁此良辰美景,再举办一场策论佳能的比试,见识见识这位楚大人治国理政的高见呢?”
萧淑婉闻言,秀眉一挑,颇感兴趣,笑道:“姚御史之言极是,那便开个场吧,各位不妨一试。”
众人纷纷附和,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此时,吴宁禅抢先开口,道:“若是谈起治理一国,我倒也有些拙见,愿抛砖引玉。”
他纵笔言词,以经典篇章论述当前之国情,文采虽丰,然实操之处略显无力,终是未能打动众人。
萧淑婉微微颔首,虽有赞赏之意,却心知尚待提升。
轮到楚知行发言时,他徐步向前,怀抱图简,面露自信之色。
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开讲,从修身齐家谈到治国平天下,思路清晰,博采众长。
尤其在系统化模型中融会贯通,更为在场众人展开一片宏大蓝图。
“以民为本,方能行久,”
楚知行沉稳自如,多年的现代学识此刻化作舌灿莲花,贯穿全篇,“治理一国,需得政治体制同社会文化齐头并进,在策略中融入生活点滴之处。”
他的话语不仅收获场上满堂喝彩,也令萧淑婉眸光一闪,神情愈加认真地倾听,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奇才的广博视角。
自此,两国政治格局悄然生变,楚知行与朝中重臣趁机深入交谈,共同朝治国梦想铺设起一条康庄大道。
窗外阳光温润,正如殿中众人面上此刻流露的满满期待。
殿内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出一片光影斑驳。
楚知行的言论如溪水般流淌,已经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大臣。
而此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吴宁禅大步走进殿中,身后跟着几名心腹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