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的地方。而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他却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离开工部前,成庆华悄悄靠近林小风,低声说道:“陛下,臣有别的事要禀报。”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林小风闻言,语气平淡但神色严肃地说道:“如果是钱的事就不用提了,我知道工部开销大,官员们有点灰色收入也是人之常情。”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宽容。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回扣是难以避免的,即使他和锦衣卫也不能时刻盯着。长期要靠制度来约束,短期则依赖官员的自律和成庆华的监督。
成庆华听罢,面露难色地说道:“陛下,不是钱的事,是关于自行火船蒸汽机遇到的困难。”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忧虑。
林小风一听这话,眉头微皱,但随即又舒展开来,问道:“有进展吗?”他的心中涌起一丝期待和好奇。
成庆华摇了摇头,面露难色地说道:“陛下别高兴得太早,臣说的不是进展,而是遇到了难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沮丧。
“详细说说,什么难题?”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急切和关心。他知道这个自行火船蒸汽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成庆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成庆华闻言,一一道来:“首先是铸造问题,用泥模铸铁出来的部件表面粗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打磨;其次是强度不够,经常断裂导致进度缓慢还损坏了蒸汽机不得不重新铸造;还有气密性、泄压等很多问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他知道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需要时间和策略来应对。
林小风听罢,沉默片刻后说道:“工部虽然有能人但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策略、资金和时间。你回去后好好想想办法,我会尽力支持你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鼓励。他知道这个自行火船蒸汽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成庆华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让这个蒸汽机早日成功运行起来。
林小风的抉择与国家的风云变幻
林小风听到成庆华的抱怨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他缓缓问道:“范尚书这么说,是有什么打算吗?”成庆华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他叹息道:“臣的意思是,蒸汽机的研发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林小风听后,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的表情,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到这样的回答。
“那成了之后又能怎样呢?”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探寻。成庆华摇了摇头,解释道:“短期内只能装在船上,还不能铺设铁轨制造火车。”原因显而易见,铁既昂贵又稀缺,而且按照现在的民风,铁路一旦建成,沿途的百姓肯定会偷铁。偷去熔化了,铁轨和证据就都没了,抓他们有什么用?铁轨已经没了!重新铺设铁轨既劳民又伤财,这样一来,铁路的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林小风心里盘算着,他打算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蒸汽机,然后再更新换代。等到那时候百姓富裕了,偷铁轨的事情自然会减少。他叹了口气说:“我知道这很难,所以自从交给工部后,我就没再过问。”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期待,“现在不宜操之过急,但也不能自暴自弃。”
“臣明白了。”成庆华听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作为工部尚书,部门业绩不佳,责任自然在他。林小风又叮嘱了几句后,便返回了乾清宫。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诉说着他的决心和信念。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温暖。林小风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景色,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思绪。他决定让吏部把方以智从翰林院调走,去地方上做知州。他知道方以智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潜力,但只有经过实践的磨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林小风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剩下的就要看方以智自己的造化了。他想,要想名扬四海先得从治理地方开始。治理得好百姓自然会传颂他的名声;等政绩显著了再给他一两次立功的机会;如果方以智能把握住就召他回京委以重任。到时候投奔他的人将数不胜数大明的科学也会因此大踏步前进。然而讲学现在不是时候反而会带来弊端:一来方以智年纪尚轻国子监的学生都比他年长;二来他没有教学经验学生肯定不服他。在这些因素下方以智很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而人一旦开始自我怀疑离崩溃就不远了。林小风可不想毁了大明这位未来的物理学家,他需要的是一位能够让学生自发学习科学的老师!
旨意下达后不久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走了进来,他刚病愈不久显得有些虚弱。“皇爷内阁呈上了两份公文。”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急促,“一份是刘肇基请求抚恤金的另一份是兵科给事中弹劾刘肇基的。”
“抚恤金?”林小风听后有些恍惚,他没听说保定、真定有战事啊。既然没有战事哪来的抚恤金之说?正疑惑间他接过了两份公文,仔细阅读起来。看完后他恍然大悟,原来刘肇基的军队之所以如此勇猛是因为他的训练方法与众不同。别人训练是流汗他训练是流血。自从他掌管练兵以来因训练而死的士兵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