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际,务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丰收果实送抵遥远的京城。
与此同时,在林小风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的督导之下,研究所的工作氛围犹如熊熊烈火烹煮油脂,炽热且热烈,科研进度以惊人速度一路高歌猛进。
先是那一枚枚凝聚智慧的放大镜初露锋芒,继而在一片古老土壤的孕育中,最原始版本的显微镜悄然诞生。尽管此显微镜外表粗糙,略带笨拙,功能亦不过勉强堪用,其成像效果尚欠理想,但它的出现已然昭示着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
林小风深知此事关重大,遂不惜倾全县之力,召集所有的能工巧匠,不分昼夜地投身于镜片的精细研磨,一次次尝试镜片的不同排列组合,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困苦,终于打造出这部看似简陋,却饱含无限希望的光学设备。
然镜片的打磨精度受限,排列组合上的误差也无法完全避免,导致这台显微镜的观测效果不尽人意,只能让人模糊瞥见那个肉眼无法触及的世界,却无法清晰描绘其细微之处。
即便如此,这一发明依然在青霉素研究的道路上开辟出全新的可能,宛如暗夜中的一线曙光,预示着前路必将逐渐开阔明朗。
林小风所遗留下来的青霉素制作工艺虽然显得原始粗疏,却实实在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摸索前行的线索。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实验历程中,五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因为误操作或杂菌感染而消逝,但这并未让林小风退缩,因为他深深地领悟到,科学探索中最大的敌人并非失败本身,而是丧失方向,盲目消耗宝贵的时光和资源。
他本人并非每个环节的技术专家,但凭借其独到的洞察力,他精准把握住了科技发展的脉搏,从而为后来的研究者们铺就了一条较为平坦的探索道路,大大减少了他们在荆棘丛生中摸索的时间。
又经过了两个昼夜更替,青霉素的研发依旧卡在瓶颈处,迟迟不见关键性突破。
面对这样的僵局,林小风果断作出决定,不再长久驻足等待奇迹的发生,而是着手筹备返回京城的各项事宜。
启程前夕,他精心整理打包了一大批物资,包括十几只象征科技进步的放大镜,两架粗制却充满潜力的显微镜,以及一辆装载满载卫生理念的创新产品——卫生巾,这些无不是他在县城这片土地上辛勤播种、细心耕耘的硕果,更是他对未来社会进步的深深期盼与殷切寄托。
行李整装完毕,他即将踏上归途,心怀对未知挑战的勇毅与执着,同时也背负着这片土地厚重的期望与祝福。
·························································
当那个预示着林小风辞别的时刻如沉重的铁锤敲击在阳曲县城的时间钟上时,这座古老的城池仿佛被瞬间抽空了活力,再次陷入了万人空巷的寂静之中。
然而,与上次送别的哀伤氛围相比,今日空气中的离愁别绪如同春雪消融般淡了许多,宛如一场含蓄而又充满期待的告别。众人的心头沉淀着一种默契,像是某种无声的契约,他们坚信,林小风此去并非永诀,而是暂别,终有一日,他的脚步会再次踏响在这片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土地上。
王颖超,这个平日里默默耕耘,始终忠诚可靠的身影,此刻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走向林小风,他的眉头微微皱起,那股深深的关注与担忧化作一句话语,像一块磐石般沉稳有力:“林大人,前方路途遥远,您务必珍重身体,敢问您预料何时能够凯歌高奏,荣耀归来呢?”
林小风转过头,深邃的目光在那片满载期盼的人群中流转,阳曲县生活的点滴画面在他的眼前一一闪现,尤其那夜晚悄然降临后的安宁,那份可以让人安然入梦的静谧,更是让他心头涌起一股深深的留恋之情。“归期未卜,王颖超。”他的话语中裹挟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惋惜,犹如秋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但有一桩重任,我须得交付于你。”
话语甫落,他眼神坚定,犹如寒铁淬火,下令道:“自明日始,阳曲通往京城的大道扩建工程必须翻开新的篇章,务必在短短半年之内,让道路直抵皇城脚下,不论峻岭峭壁还是激流险滩,都要破山开路,遇水搭桥,即使前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我坚信你们定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只有这样,阳曲与京城之间的血脉才能真正畅通无阻。”
他又加重语气,言语间透露出无比的决心:“此外,县域内的各类民生产业必须紧锣密鼓地提升效率,待到这条通天坦途竣工的那一天,我期待看到的,是阳曲县呈现出一幅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画面。”
话音落下,林小风大步跨上了装饰华美的马车,就在他即将踏入车厢的那一刹那,眼角的余光却捕捉到了一抹异常——人群中赫然矗立着一名身着囚服的男子,其身影突兀而醒目,如同暗夜中的孤星,令人无法忽视。
林小风顿时身形一凛,身躯如同劲松挺拔,手指向那名囚服男子,双眉紧蹙,声音掷地有声地质问:“此人是谁?莫不是从牢狱中逃脱的犯人不成?”
在林小风的手势引导下,人群的目光宛如被无形的指挥棒聚合,如同剧场里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