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灾区见闻(1 / 2)

数日之后,晨光初破晓,一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身着朴素却威严的官服,率领着一队神色凝重的官员与士气高昂的士兵,踏上了深入灾区的征途。

沿途,他们所见之景,无不令人心生悲凉:广袤的田野上,裂缝如同大地的伤痕,纵横交错;本应郁郁葱葱的庄稼,此刻却如同被火焰舔舐过一般,枯黄一片,毫无生机;

而那些深受其苦的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对生活的无助与绝望,更有甚者,因长期饥饿,体力不支,虚弱地倒在路边,生命之火在风中摇曳,随时可能熄灭。

杨弘,这位袁术麾下的老臣,他的心如同被千万根针同时刺痛,眼前的灾区景象比他预想中的更加凄凉、更加触目惊心。

他坐在马车上,初时只是远远地望见那连绵不绝的难民队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仿佛一群被命运遗弃的孤魂野鬼。

但当他真正走下马车,踏入这片被旱灾肆虐的土地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脚下是龟裂的土地,一道道裂缝如同大地的伤痕,无声地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残酷。

四周是破败的村庄,房屋倒塌,残垣断壁间偶尔能见到一两只瘦弱的狗在游荡,它们那无助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

百姓们围了上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绝望。

老人、孩子、妇女,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虚弱,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他们吹倒。他们的手紧紧抓着杨弘的衣袖,口中不断地诉说着饥饿与干渴的痛苦,那声音干涩而沙哑,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

杨弘看到了干涸的井眼,那些曾经滋养了无数生命的井水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个黑洞洞的深渊,无声地嘲笑着人类的无力。

百姓们为了找水,不得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上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只为那一丝丝渺茫的希望。有的人甚至因为找不到水而倒在了路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心在滴血,这些百姓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受难而无动于衷。他告诉自己,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为他们找到希望,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

于是,杨弘坚定地站了起来,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打着百姓们的肩膀,告诉他们:“大家不要害怕,我们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坚定而有力,仿佛真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丝安慰和希望。

于是,杨弘连夜撰写了一封密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灾区百姓深沉的关切与对袁术寄予厚望的恳求:“陛下,灾区现状危急,百姓不仅缺粮,更缺水。

老臣斗胆建议,应立即调集人力物力,于灾区各地开凿水井,以解燃眉之急。此举若能成,必将挽救无数生命,安定民心。”

几天后,

袁术接到密信后,眉头紧锁,随即拍案而起,决定亲自介入此事。

他不仅下令各地官员迅速组织开凿水井的工作,还从国库中调拨了更多的粮食与衣物,派遣专队日夜兼程送往灾区。

面对旱灾的无情肆虐,袁术与群臣皆感无力。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就在这紧要关头,他的亲信大将纪灵匆匆求见。

纪灵,身高八尺有余,面如重枣,性格刚毅,是袁术麾下的一员猛将,同时也是他的心腹。

平日里,纪灵不仅武艺高强,战场上英勇无畏,更难得的是,他还颇有些智谋,常常能在关键时刻为袁术出谋划策。

“陛下,所忧何事?”纪灵一进门便关切地问道。

袁术叹了口气,将近期面临的困境一一向纪灵道来,尤其是杨弘的呈报内,汝南的惨状更让他忧心忡忡。

纪灵听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主公勿忧,末将有一计,或可解燃眉之急。”

袁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追问:“何计?”

纪灵答道:“昔日我军在淮南时,也曾遭遇大旱,百姓生计艰难。当时,曾举行祈雨仪式,祈求上天降雨解旱。

不久后果然天降甘霖,解了旱情。如今,我们不妨再试一次,一来可以安抚民心,二来或许真的能引来雨水,缓解旱情。”

袁术听后,虽觉得此事有些玄乎,但眼下也别无他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他看着纪灵,说道:“好,那便依你所言。”

纪灵拱手道:“多谢陛下信任,属下这就去着手准备祈雨仪式。”

他微微颔首,道:“嗯,务必准备周全,不得有丝毫差错。”

纪灵应道:“是,陛下放心,属下定当全力以赴。”说罢,便转身离去,着手准备祈雨仪式去了。

在接下来的数天时间内,纪灵亲自监督并参与了祭坛的建造工作。

他精心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并向广大百姓发出通告,表示将举办一场盛大而庄重的祈雨仪式,向上苍祈求降雨。

消息传开之后,百姓们听闻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纷纷积极响应,有些人甚至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期待着这场祈雨仪式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从而拯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