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立心(1 / 2)

“谦庚,过来。”

一个浑厚而威严的声音打断了林时的思绪,

是教林时读书的先生,一个年逾五旬、须发皆白的老者,

他身着白色长袍,手持戒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智慧。

浑身散发出不怒自威的气势。

林时心中一紧,显然先生早就等候于此。

他快步走到先生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静静地等待着先生的发话。

“昨日我布置的《论语》课业,你可曾认真研读?”

先生的声音平静而深沉,仿佛能洞察人心。

林时知道,这是先生要开始对他昨日的课业进行考教了。

林时点了点头,心中却有些忐忑。

古语和现代语之间的差别,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

语境之间的差距,往往决定语法之间的不同。

他确实读了《论语》,但其中的许多章节对他来说仍然晦涩难懂,尤其是那些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论述,他总觉得自己理解得不够深刻。

“那么,我便来考考你。”先生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微光。

对于这位学生出人意表的回答,老先生在以往也是受益匪浅。

“《论语》开篇第一句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林时脱口而出,这是《论语》中最著名的句子之一,他自然记得清清楚楚。

“很好,那‘说’字何解?”先生继续追问。

林时微微一愣,他记得曾经的语文课本上学过,“说”通“悦”,意为快乐。

但此刻,面对先生的严厉目光,他突然觉得自己对这个字的解释似乎太过肤浅,不足以表达《论语》中的深意。

“学生以为,‘说’字在此处应解释为快乐,意指学习之后时常复习,便能从中获得快乐。”林时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对自己的答案缺乏信心。

先生听了,微微皱眉,但并没有立即给出评价。

他转而问道:“那么,《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与‘小人’又有何异同?”

这个问题,林时曾经思考过,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理解不够全面。

他尝试着回答道:“君子,应是指那些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合乎礼仪之人;而小人,则是指那些品德低劣、行为不端之人。”

“但学生觉得,这仅仅是从表面上的区别,真正的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异同,恐怕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

先生听了林时的回答,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诚实与谦逊感到满意。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过林时,而是目光一凝,继续追问道:

“那么,你觉得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这个问题犹如一道惊雷,直击林时的心灵深处。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完全没有预料到会被问到这样一个尖锐而又直接的问题。

林时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他从未想过有一天需要如此直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复杂的问题。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林时静静地站在那里,眉头紧锁,努力寻找着心中的答案。

他的脑海中思绪万千,回忆起过去的种种行为和决定。

在这漫长的沉默中,林时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品德的考验,更是对他自我认知的挑战。

他深知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界限并非黑白分明,而是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品质,有时候可能会做出一些看似不道德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小人。

同样,即使一个人一直秉持着高尚的品德,也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犯错。

林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看着先生的眼睛,坦诚地说道:

“我不敢轻易给自己下定论,因为我知道自己既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

“在某些情况下,我会坚守正义和道德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但在另一些时候,我也可能会受到诱惑或者压力的影响,做出一些不太光彩的举动。”

“不过,我坚信一事,我的所有作为,皆是为了更好地护佑我所珍视之人。”林时目光坚定地看向先生,语气诚恳而真挚。

说完这番话后,林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同时也对自己的信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深知,无论先生是否认同他的回答,这都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这次对话不仅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还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从这一刻起,林时决定不再犹豫,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为了守护那些他珍视的人,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他知道,前方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未来的每一个考验。

自从知道这是三国,而且他自己还跟袁术深深地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