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鬼打墙(1 / 2)

第二天清晨,杨晨在山洞中醒来,吃了点干粮对付了下肚子。准备继续去寻找中药材。但当他走出山洞时,发现外面被一层浓厚的迷雾所笼罩。森林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极低。

这时他也发现手表上的指南针不会动了。杨晨依靠着昨天的记忆,试图找到一条离开迷雾的路。他小心翼翼地迈开步伐,手中的砍刀在迷雾中探路,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晨发现自己似乎在同一个地方打转。周围的树木和岩石看起来都似曾相识,他开始意识到可能遭遇到传说中的“鬼打墙”了。

杨晨的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告诉自己这只是自然现象,与鬼怪无关。他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试图找到突破迷雾的方法。

杨晨意识到自己遭遇这一幕可能与磁场的变化有关。根据科学研究,地磁场对人类的行为和感知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地磁异常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大脑活动,导致人们在夜间行走时产生类似鬼打墙的幻觉。此外,动物大脑的左右前庭存在微弱的差异,在视觉受限的情况下,这种差异会导致人们做圆周运动,进而出现打转的现象。

杨晨决定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应对眼前的情况。他知道,在有太阳的情况下,人们能够直线行走很长的一段距离,而在阴天或视觉受限的情况下,则容易原地绕大圈打转。因此,他决定利用太阳的位置作为导航的参考,尽量在阳光能够穿透迷雾的时候行动。

杨晨首先保持冷静,他知道恐慌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他寻找一些固定的地标,如特殊的树木或岩石,作为导航的参考点。 杨晨在走过的地方用匕首在树上做一些标记,避免重复行走。尽量保持直线行走,避免无意识的转弯。

当迷雾特别浓时,杨晨选择休息并观察迷雾的变化,等待阳光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虽然阳光微弱,但足以让杨晨确定方向。他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行进方向,避免绕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杨晨注意到周围的雾气开始变薄,树木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他加快了步伐,不久,一片开阔地带出现在他眼前,迷雾终于散去。

阳光洒在杨晨的脸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他成功地走出了迷雾,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森林,阳光透过树梢,照亮了他前方的道路。

杨晨整理了一下装备,检查了地图,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脑中回想起野山参的生长环境。他知道,这种珍贵的药材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土壤肥沃的地方,而且往往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下,不易被发现。

海拔:野山参偏好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这样的高度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土壤:它们需要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通常在腐殖质丰富的落叶层下生长。?? 光照:野山参不喜欢直射阳光,更倾向于散射光或斑驳的光影。

杨晨穿过眼前的这片开阔的森林,沿着山脊线,向预计的高海拔地区前进,同时留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

在行进过程中,杨晨仔细观察地形和植被的变化。他知道,野山参往往与特定的植物群落共生,如在松树、栎树等针阔叶混交林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杨晨在一片松树林下发现了一些野山参的迹象。他看到地上有一些类似人参的叶片,虽然不是真正的人参,但这表明他正在接近正确的生长区域。

密林深处,杨晨的脚步轻盈而谨慎。他的目光在四周的植被上扫过,寻找着那些珍贵的自然馈赠。突然,他的目光被一棵倒在地上的大树吸引,这棵树的周围环境显得尤为阴暗潮湿,正是野山参可能生长的理想之地。

杨晨走近大树,仔细观察周围的土壤和植被。他注意到在大树的根部,有一些细微的裂缝和松动的泥土,这可能是野山参生长的迹象。

杨晨知道野山参的叶片通常是绿色的,呈掌状复叶,有5片以上的小叶。他仔细检查地面,终于在一片落叶下发现了几株野山参的叶片。

确定找到野山参后,杨晨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覆盖在参根上的落叶和腐殖质。他使用匕首轻轻地挖掘,以免损伤参根。他知道,野山参的价值在于其完整的根茎,任何损伤都可能影响其药效和价值。

在挖掘过程中,杨晨非常小心,他用双手轻轻地将野山参连同周围的土壤一起取出,以保持其完整性。

清理掉人参上面的泥土,整根人参完整的呈现在了杨晨的眼前。

人参主根粗短,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黄白色。地下茎芦头特别长,长度可超过主根的1至3倍,人参的艼(不定根)生长为枣核艼,体短粗,两端尖细,形如大枣之核。皮为黄褐色或灰黄色,主根肩部有细而深的环纹,俗称“铁线纹”。须根细长,柔韧性强,有弹性,有珍珠点。体态玲珑,形如元宝或菱角,体腿明显可分,腿多为两个,且分裆自然。顶端宽而丰满,俗称“宽肩膀”,有深而细的横向环纹,连结成螺旋状。

这是两百年以上的野山参才能有的特征啊!杨晨心里惊喜道,据杨晨了解,这两年人参价格虽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