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悄悄跟踪(1 / 2)

夏天的夜晚格外短暂,早上五点多,天色已经大亮。

肖颖在院子里刷牙洗漱,一边看顾煤油炉上的白粥。

院子角落的老槐树上的小鸟已经开始歌唱,叽叽喳喳叫着。

她坐在小石凳上,读课文念英语,慢慢从一开始的磕磕巴巴变得流畅起来。

时隔十几年,前几天上课的时候没怎么能跟上老师的节奏,随着她卯足劲儿复习,记忆里的知识点慢慢一点点重现脑海,这两天总算顺手一些。

早读后,粥也煮好了。

她将白粥勺进大碗,晾在石桌上,只留下一点儿米汤在小锅里。

接着,她匆匆去厨房取了一个鸡蛋,小心敲开溜进米汤里。

不到几秒钟,蛋清和蛋黄缓慢呈现,成了煎鸡蛋形状,嫩白和金黄相映衬,格外诱人。

随后,她用筷子将鸡蛋捞在小碟子里,淋上一点儿酱油,端上石桌。

转身进了厨房,打开阴凉处的小坛子,将前天买的萝卜干撕下来一小块。

萝卜干洗干净,切成小小四方块,加了一点儿花生油,慢火煎了片刻,加了一小勺糖,等待糖分全部融入,再用小碟子装上。

早餐很快好了,一碗白粥,一个鸡蛋加一小碟萝卜干,清爽又营养。

自小在南方长大的肖颖喜欢熬稀饭或白粥,因为吃米粥能养胃,吃

着也舒服。

眼看快七点了,她收拾了餐具,背着书包匆匆出门。

老城区的人多半早起,路上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肖颖就读的信息学院是中等学校,惠城前年开办的重点中等院校,创立的专业也非常新颖,比如她现在所读的“通讯”专业。

学校的宿舍大楼只有一栋,另一栋正在施工中,目前不够住。

校方想办法租下学校附近的一些民宅,暂时让学生们住着。民宅里头还有其他住户,学生人数多,进进出出很不方便。

肖颖的爸妈觉得不怎么安全,故此让她寄宿在姑姑家,毕竟是自家人的地方,终究比较妥当些。

不住校的话,每天上下学很费时间,还得自己承担车费。

幸好惠城两年前已经开始有公交车,尽管只有三条路线。

其中一条绕过新城区,碰巧经过校门口,另一条的终点站则在学院大门口的马路对面,所以坐公共汽车上下学非常方便。

校方考虑到学校缺宿舍楼,同意本地的学生不住校,并退回学费中的住宿费一百二十块。

肖淡名将这一百二十块都给了女儿,又添了三十块,让她平常上下学都坐公交车。

之前住姑姑家,得走十几分钟才能到站点,上车后坐三个大站到校门口,一站两毛钱,每天来

回得一块二。

住老宅这边反而更方便,走出巷口来到大街上,等上一会儿就能有公交车。

这边不用等站停车,招手即停,坐两个大站,直到终点站下车就行,补上中间那段一毛钱,来回还能省下两毛钱。

肖颖的爸妈都是钢铁厂的老员工,工资待遇不错,单位还给分房配自行车,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肖爸爸的书法水平高,写的正楷字跟书本上的一模一样端正。他常给厂里或街道办事处写宣传栏,十天半月都能有额外收入,故此肖颖打小不缺钱。

以前的她花钱没什么概念,可现在她变了,一分一毛都要仔细掰着用,这样才能将日子过得更好。

肖颖等了好一会儿,终于看到公交车缓缓行驶过来,赶忙招手。

很快地,司机停下车。

她快步跳上车,灵巧避开人群,晃晃悠悠来到公车的最后方,寻了一个没人的角落站着。

街边成排的白杨树后,钻出来一个健硕大的身影。

袁博靠在树干上,剑眉不自觉皱起,看着公交车徐徐往前开,消失在街道的末端,才缓慢挪回视线。

原来她是这样上下学的。

有一回他在路边卸货,听到氮肥厂厂长的儿子——陈少爷正在街边小吃摊上跟林大宝打听“小颖最喜欢做什么”。

林大宝啃着臭豆腐,笑呵呵道:“这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她不喜欢什么。她不喜欢骑自行车,还怕得很!听我舅舅说,她十岁那年学自行车的时候摔伤了,断了手骨,包了两个多月才好。自那以后,她就不敢再碰自行车……”

老宅离她的学校挺远的,她怎么突然跑来这边住?

他昨天本想问她怎样上下学,打听她突然搬来老宅的缘由,最终还是忍下没问出口。

天蒙蒙亮时,他买了两个馒头,蹲在老宅的角落里慢悠悠啃着。

他听到她低低温柔的读书声,闻到白粥的米香味儿,还有煎萝卜干的甜香味儿。

看样子,她即便是单独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只是,老宅附近住的人偏少,那么大的地方就她一个女孩子住——忒不安全!

这时,手上的卷烟差点儿烧着他的手。

他感到炙痛,迅速扔下,塑胶鞋用力碾上。

他看了一下天色,发现上工已经迟到了,皱眉撸了一把金黄色的发丝,转身大跨步奔跑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