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西域样板(1 / 2)

除了烧当羌外,西域都护府驻地所在的它乾城之邻延城,乃是龟兹国繁华的国都。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西域的风沙中屹立不倒,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迭。

然而,时至今日,这座古城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仿佛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龟兹国,这个地处西域腹地的小国,虽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在华朝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它的未来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迷雾所笼罩,充满了不确定性。

龟兹国的文化瑰宝、历史遗迹,都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但国家的未来却令人担忧。

尽管华朝两任西域总督张辽、张扬都展现出了难得的平和与克制,对这个弱小的附属国采取了宽容的政策,没有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但龟兹国国王苏利伽的心中却始终难以平静。

他深知,平静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波涛。

他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国都旁边驻扎着华朝的上万大军,而自己全国的总兵力却仅仅只有两三千人。

这样的实力对比,让苏利伽不得不时时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华朝吞并。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每天都在忧虑中度过,不知前路在何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朝越发强大,丝绸之路也越发繁荣。龟兹国作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商贾云集,财富滚滚而来。龟兹国的市场上,来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金银珠宝、香料绸缎,应有尽有。

龟兹国的百姓们纷纷投身于商业活动,忙着与来自华朝、波斯、天竺等地的商人进行交易,赚取丰厚的利润。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投身于这个充满机遇的商业世界。

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商业活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导致龟兹国的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军队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国家的粮食储备逐渐减少,军队的士气也日渐低落。

到了太平十五年(208年)春天的时候,刚刚完成春耕播种,秋收还远未到来,龟兹国竟然连粮食都不够吃了,只能靠丝绸之路从华朝进口,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这种依赖让他深感忧虑,他明白,粮食的短缺和军队的孱弱,正是国家灭亡的先兆。

虽然华朝目前还没有对龟兹国表现出明显的侵略性,但匈奴、鲜卑的覆灭,移支、烧当羌的主动归附,以及华朝环球航行船队的巨大成功,国庆阅兵式的巨大威慑力,都让他洞穿了华朝开疆拓土的野心。

他深知,华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而龟兹国的未来却岌岌可危。

苏利伽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如果主动归附华朝,或许还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待遇;但如果等到华朝真的要来彻底收服西域的时候,再被迫投降,那时候恐怕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和自己家族延续的抉择。

经过与家人、大臣的一番商议后,苏利伽决定主动归附华朝。他明白,这是自己能够避免国家灭亡、保护家族延续的最好选择。

太平十五年(208年)夏天,龟兹国国王苏利伽奉上了国书,正式向华朝表示归附。华朝自然欣然应允,因为龟兹国地域不小,人口有好几万,是西域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华朝看重的是龟兹国的地理位置和商业价值,而苏利伽则看重的是华朝的保护和资源。

张循为了笼络人心,给了龟兹国一个郡的编制,让苏利伽就地担任龟兹郡郡长,摇身一变就成了华朝的地方官员。

虽然这样失去了当国王的特权,让苏利伽有些怅然若失,但他也明白,这是自己能够为国家和家族做的最后贡献。

现在,他作为华朝的郡长,不仅能够受到华朝的保护,还能享受到华朝提供的各种资源和福利。而那些之前曾经攻打自己的周边国家,如今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了。他深知,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龟兹国的长治久安。

苏利伽的决定,对龟兹国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欢呼雀跃,庆祝自己成为了真正的华朝百姓。

他们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将享受到和华朝百姓一样的待遇,往来华朝做生意也会更加方便。这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他们对苏利伽的敬意油然而生。

因此,大家平时见到苏利伽的时候,都显得更加恭敬。他们知道,虽然苏利伽不再是国王,但他在华朝的地位依然显赫,是他们龟兹郡的领袖和代表。

这种尊敬和敬意,让苏利伽失去国王特权的心痛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他深知,自己虽然不再是国王,但仍然是龟兹郡的领袖,是百姓们的依靠。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苏利伽一条心。在龟兹国归附后不久,就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

一些贵族和官员对归附后的待遇,以及华朝“民为重、君为轻”的政策心生不满,暗中勾结了一些反对华朝的同伙,企图发动叛乱。他们不满于华朝的统治,企图恢复龟兹国的独立地位。

这起叛乱虽然最终被西域都护府的军队迅速平息,但却给龟兹郡带来了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