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公司结构的理解(1 / 2)

实际上刘青山来访一事李婉秋早就知道了,看到陈尧将自己召见进来,就微笑着调侃道:“是不是刚才被某人教训了?看你一副郁闷的样子,他们给你下了什么死命令?”

揉了揉略微发酸的脸颊,陈尧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从来不跟笨蛋斗气,不过此次他倒不是来和我吵架的,顺带提及建厂的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如何?”

闻听此言,李婉秋也只是莞尔一笑,似乎并不在意陈尧半藏半露的话语。

她坦然答道:“我觉得可行,反正市政府一定乐意为我们服务,虽然投资总额不是很大,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因为以蓝星现在的规模来估算,几亿的投资额能够创造多少税收和工作岗位呢?”

“就拿魔都来讲,要把厂建在那里本钱远远不够,就算是在广深等地建同样的厂房,与本地政策所带来的优势也抵消不掉。”

“可是考虑到综合成本,本市的交通物流都不错,适合建立那样的工厂,而且税收优惠也不少。”

“刘市长对空壳公司十分头疼,如果这事被他当成政绩的话,你想想他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件事。”

“就我个人看来,这事等于白捡了一个便宜,刘青山如果不傻的话,就一定会给我们许多自由度,就算我们以后在其他地方投厂,那他也不会再有什么意见了。”

“谈到地利人和,其他地方没有能和本地相提并论的,何况我们一开始就在这里扎根,和别的地方不同,这就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

这番话听得陈尧眼前一亮,老实说他只是隐隐察觉到有这样的好处,却没有想到那么多。

前世他只是个小人物,习惯于被政府服务,完全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平等合作关系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好处。

作为拥有先知先觉的重生者,人情练达这块天然不足也不是不能理解,谁让他前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呢?

半响陈尧才缓缓叹了口气,带着羡慕的口吻赞道:“不愧是我最得力的帮手,果然厉害,我从来没想过这么多利害关系,但是你说服了我。”

“这样说来要是不在这里设厂反而是白痴所为,我今天说了好多莫名其妙的话,险些辜负了市长的厚望,幸亏你来了。”

“嗯,之前我从没想到过那么多细节问题,还好你来了,这事就交给你办吧,因为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不如你。”

其实他也只是随口一提,因为现在的他想的很少,尽量避免干扰他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人员各司其责。

现代社会分工细致,一个人永远无法全部胜任多种角色,与其贪多求全不如分工协作,就如同他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件复杂的事最好交给两个人去做,假如不行就交予三人,若是还有人不满的话就组成团体,效果必定非常不错。

在许多小事情上,一个人的智力再怎么优秀也不会超过三个普通人,除非专门经过针对性的训练,能够胜任多重身份并游刃有余的特殊人类存在,但那毕竟只是少数变态而已。

想到这里陈尧在心里暗暗感慨着,实际上他也不是没有特长,起码在不熟悉的工作上承认做得比大多数人要好,但也要经过好几轮试错才能上手。

真要说起来他也有特殊能力,因为在那些喜欢做的事上确实超越了大多数普通人,可在人情世故这块则是中人之资,实在不敢恭维。

按理说读过几年书的人不至于笨到哪去,但人类的智力固然有所提升,可随着成长经历以及阅历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层次也不相同,真正能把知识转化为运用的人毕竟是少数。

放到社会上游历一番之后则会愈发发现自己无知,毕竟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从学校里出来后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严格一点划分的话,蓝星的管理团队可谓是典型的应用人才,只需服从安排即可做好相关工作,以运用为主。

而技术人员则是创新型的人才,要在空白上添加东西,以开发为主。

两边基本上不通,不过陈尧作为主要负责人必须两者兼顾,着实不易。

公司法人的社会属性强调全面综合性发展,尤其是担任高层时无法找人代替,因为没有默契就很难沟通,加上需要决断,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代表某个类型胜过另一个类型,只是适用于不同场合罢了。

就当今企业的运行来看,专注于应用的经营者已经形成了标准化流程,只需要合格的人员即可完成,不必刻意要求神一样的天才。

而开发类型的技术人员,即所谓的第一线战斗者,成果最终才能体现价值,加上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所以具体的分配很难说哪种更合适。

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都喜欢稳定的员工,因为创新真的需要冒险精神,以及对市场波动的敏锐把握。

当然这是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处于创业阶段的初创公司经营者则没有这种偏好,他们一切标准都建立在成功之上,胜过一切高谈阔论的理论研究,因为失败的教训不会给人第二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