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中午吃了饭,刘玉溪又带着两个孩子去了轧钢厂,给保卫科的人看了介绍信,就到了人事科。人事科科长,给她办理了入职手续,领了工服,搪瓷缸,饭盒,又带她到第一车间,对,就是一大爷易中海和贾东旭所在的车间,给她安排一位女师傅,她师傅陈大姐今年36岁,5级钳工,是少有的女性中级钳工。
因为她情况比较特殊,就给了她几天休息时间,安排家里的事,等下周一再去上班。今天才星期二,不算今天,她还有五天时间可以安排家里的事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现在没有安全感,今天一天不管刘玉溪干什么都带着他们,哪怕他们还不是很懂,但刘玉溪也让他们全程在旁边看着,至少他们知道他们娘要上班了。
回家的路上,建国就问:“娘,你要去上班了么?那我和弟弟怎么办?”“是啊,娘接了爹的班,要去上班挣钱了,等明年开春,娘送你和弟弟去上学,过年前这两个月,娘去上班的时候,你带弟弟在家玩,娘每天中午回家给你们带饭,能行不?”
建国想了想又和建党对视了一下说:“行,我就带着弟弟在家玩。”“嗯,有事就去找对门三大妈,回头娘和三大妈打个招呼,一定不能出院子哈。”“嗯,不出院子。”现在的孩子懂事都早,刘玉溪也不担心,而且那周围住的都是老街坊,那些大娘们眼睛可尖了,要是看到哪家孩子在外面,肯定会代看着,或者把孩子撵家去。
刘玉溪带孩子回去后,就拿了两鸡蛋去了三大妈家,和她说了过几天上班后让她帮忙看着点孩子的事,三大妈一口答应,虽然口里说着,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忙拿什么东西,但到底还是留下了那两个鸡蛋,不过收了东西她也会更上心。
等晚上各家都下班后,刘玉溪叫了三位大爷到一大爷家,“三位大爷,我今天去街道办重新办户口本的时候,听到路过的两个干部说什么,要发粮本,还有买什么东西要票什么的。我估摸着不管发什么粮本,应该都和户口、粮食有关,而且不管买什么东西要票,那还是把家里缺的东西先买回来为好,而且粮食是不是也要先存一点。”
三位大爷听了她的话,琢磨了一会,都是战争年代过来的,对这些都比较敏感,然后一大爷想了想对二大爷,三大爷说:“晚上开个会,给大家提点一下,不管真假,提前准备点是好事。”二大爷和三大爷都同意了,说一会就叫家里小子去通知院里的人。
刘玉溪看三位大爷有了决断,就告辞回家了,出门的时候就看一大爷去了贾家,应该是去提点贾东旭去了。
贾东旭出现在电视剧里只有一张照片,可老话说“相由心生”,那导演选照片的时候肯定也是考虑到了贾东旭本人人设的,不管同人文里把易中海怎么妖魔化,可是出于养老的考虑,肯定是要选一个各方面都稳妥的后生啊,要是贾东旭像很多同人文里写的那样又偷奸耍滑,又不思上进,又妈宝的,这种人送给你养老你要不要?对不对?这些都是换位思考就能想明白的,他肯定是有一些优良品质在身上才会被易中海看中的。
而且刘玉溪回忆原主这一年多在院子里的生活,对贾东旭的印象就是这是个孝顺的,长相不错,做事踏实,见人三分笑的小伙子,而且他妈贾张氏有时候不讲理,都是他出面制止他妈,并给邻居赔礼的,是个明是非的人。他还是能管的住他妈的,毕竟,他是他们家顶门立户的汉子,这个时代的女人大多还都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
所以,她也觉得,如果能提前提点一二,就能改变一家人的悲惨命运,为什么不试试呢?反正她做了就问心无愧,实在改变不了,那也是命该如此。
等晚上吃过饭,大家就集中到中院了,三位大爷没废话,也没说从哪听的消息,就说,有消息传要发什么粮本了,而且以后买东西可能需要票了,让大家家里缺什么东西就赶快买,还有家里粮食不多的,可以多买点在家里存着。
整个95号院,就贾家贾张氏和秦淮茹母子是农村户口,因为当时贾张氏,一个寡妇为了养大儿子,难缠的名声这一片人尽皆知,所以她家贾东旭结婚的时候,人家城里姑娘的娘家人只要一打听,就都不愿意让姑娘嫁过来了。在城里找不到媳妇,这才找了个农村的秦淮茹。
而娶秦淮茹的时候,又赶上农村分土地,那贾张氏肯定不愿意把两人的户口迁到城里来了,户口在农村,你就有地,让娘家兄弟帮着种,年年都能得不少粮食,对比这些院子里,是城里户口却没有工作收入的女人们,贾张氏才充满了优越感,她们家可是有地的,所以她常说他们贾家是高门大户,因为在以前的认知中,自家有地,那这家的门庭就不低。
不知道易中海是怎么和贾东旭说的,第二天,刘玉溪就看贾东旭没去上班,带着秦淮茹和棒梗出了门,估计是带秦淮茹去迁户口的,至于贾张氏,估计是想两手准备,要是消息不准,起码还有她的地能打点粮食。
刘玉溪也不再管这些事,带着建国兄弟俩,骑着车子就去粮店买了五十斤大米,五十斤白面回来,院子里的人问就说孩子小,嗓子细,所以家里多备点细粮。
又去供销社买了个煤炉子,买了点棉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