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山河破碎 书生奋起
时间:1937 年夏
地点:昆明某大学教室
窗外,夏日的阳光被战争的阴云遮蔽。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昆明,这座西南边陲的城市,也感受到了战争的寒意,人们在惶恐与不安中挣扎。
大学教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闻一多先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讲台,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面庞。他身着一袭青布长衫,虽朴素却难掩那一身的正气与坚毅。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露出宽阔的额头,仿佛那上面镌刻着对民族命运的深深思索。
闻一多(声音低沉而有力,微微颤抖却饱含激情):“同学们,如今国难当头,日本鬼子如恶狼般扑向我们的家园。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的同胞在受苦受难,我们的山河在泣血悲鸣。我们不能再躲在这校园的象牙塔里,不能再埋头于书本而对外面的惨状视而不见。我们是知识分子,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化作杀敌的剑;用我们的喉咙,喊出抗战的最强音。我们要让全国四万万同胞都听到我们的呐喊,都燃起抗日的熊熊烈火!”
陈生(“嚯”地站起身来,脸庞涨得通红,眼睛里闪烁着愤怒与决心的光芒):“闻老师,您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行动起来,为了抗日,我愿奉献出我的一切,哪怕是生命!”
这一声高呼,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起身,群情激昂,高呼着:“抗日!救国!还我河山!”那声音汇聚在一起,似汹涌澎湃的浪潮,要将侵略者彻底淹没。闻一多望着这些热血沸腾的学生,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当即决定组织抗日宣传小组,为抗战奔走呼号。
第二幕:街头呐喊 民心汇聚
时间:1938 - 1939 年
地点:昆明街头、学校、社区等
昆明的街头,往日的热闹已被战争的阴影笼罩。但如今,多了一群身着学生装的年轻人,他们如同点点星光,在黑暗中闪烁着希望。
闻一多(站在街头的高台之上,身姿挺拔,如同一棵苍松。他挥动着手臂,声音高亢激昂,响彻云霄):“同胞们啊!看看我们的祖国,正遭受着怎样的磨难!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亲人离散。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不屈的脊梁,有着顽强的精神。我们不能退缩,不能屈服!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能够打败我们!让我们拿起武器,无论是刀枪还是笔墨,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陈生(和同学们在人群中穿梭,分发传单,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儿女不可欺!”他们的声音充满力量,感染着每一个路人。
林嫂,一位普通却又伟大的百姓。她身着朴素的布衫,头发简单地挽起。丈夫和儿子都在战争中丧生,但她没有被悲痛击垮。她看到这些学生们为了抗日不辞辛劳,心中满是敬佩与感动。她主动走上前去,帮忙分发传单,还将家中仅有的茶水和食物拿出来,递给学生们。
林嫂(眼中含着泪,声音却坚定有力):“孩子们,你们辛苦了。我虽然只是个普通妇女,但我知道,这是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未来。我支持你们,大家都要支持这些勇敢的孩子们啊!”
在学校里,闻一多精心筹备文艺演出。周教授也积极参与其中,他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眼神中透着智慧与坚定。他为演出的节目编排、内容审核等提供专业的指导,与闻一多并肩作战。舞台上,学生们通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再现了抗战的英勇事迹和民族的苦难,观众们被深深触动,爱国之情在每个人心中燃烧得更加炽热。
第三幕:困厄坚守 不屈抗争
时间:1940 - 1941 年
地点:闻一多家中及校园
战争进入了艰难的相持阶段,昆明的百姓生活愈发困苦。物资匮乏,物价飞涨,人们在饥饿与寒冷中苦苦挣扎。闻一多的家中,也是一片萧瑟景象。但他依然坐在那张破旧的书桌前,借着微弱的灯光,奋笔疾书。
闻一多(面容憔悴,眼神却依旧明亮而坚定。他对着满脸担忧的妻子说道):“我们现在的处境虽然艰难,但与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国家的未来。哪怕再苦再难,我也绝不放弃。”
妻子(眼中噙着泪花,轻轻握住闻一多的手):“你一定要小心啊,那些反动派和鬼子都在盯着你,我害怕……”
闻一多(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安慰道):“别怕,他们的威胁吓不倒我。我要用我的行动告诉他们,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校园里,日军军官佐藤带着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如恶狼般闯入。他们企图破坏学生们的抗日活动,打压这股抗日的热潮。
佐藤(满脸横肉,眼睛里透着凶狠与残暴。他对着闻一多咆哮道):“闻一多,你们的这些小把戏该结束了。停止你们的抗日活动,否则,你们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闻一多(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