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元朗老工业区
双星电视厂创立于1947年,和韩国的三星没有半毛钱关系。
创始人许向东,许向远两兄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魔都开办电影公司,这点和电影大亨邵氏兄弟经历有些相似。
许氏兄弟的电影公司并没有赚到大钱,三十年代的魔都电影行业被六大公司垄断,连邵氏兄弟都被赶跑去星城发展,许氏兄弟的电影公司开了没多久,也停业了。
九一八后,局势进一步恶化,两兄弟靠着赚来的钱和家里的资助,来到了香江。
从唐楼影院开始,慢慢做起,在香江开了五六家影院。
凭借着不错的经商天赋,兄弟两个在四十年代积攒了不少身家,
1925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基·贝尔德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视机,标志着电视正式诞生。
40年代后期电视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渐普及,尤其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稳定,电视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两兄弟率先注意到这一新的商机,拿出所有积蓄,并向银行贷款,冒险巨大风险豪赌,从当时战败的德国低价引进了一条电子显像管(CRT)电视生产线。
恰逢20世纪50年代,香江第二次移民潮,大量资本与人口涌入香江,香江由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港,转变为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自由港,实现了第一次经济转型。
香江经济开始腾飞,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许氏兄弟旗下生产的电视机大卖!
1957年,香江当局发放电视条例持牌经营,香江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或TVB)和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简称本岛电视或ATV)两家公司成立后,香江娱乐业愈发兴盛。
电视行业发展再次加速,第二波红利到来。
巅峰时期,许氏兄弟公司生产的电视,一年之内卖出3万台,垄断了香江电视机市场30%的份额。
香江市民中,每三个拥有电视的家庭,便有一个用的是许氏双星的电视机。
双星电视机一时风头无量。
双星电视也因此成为不少香江人儿时的回忆。
......
不过,随着品质更加好,更加先进的美国电视流入香江市场,以及后来霓虹电子产业发达,入侵香江市场,双星电视渐渐失去原本的市场份额,从原本的30%的市场份额,减少到70年代的不足5%。
在七十年代初,创始人之一的许向远力排众议,从美国引进两条更先进电视生产线,想要改变这一局面。
然而无济于事!
因为——
彩电出现了!
七十年代,彩电在香江开始普及。
人们宁愿省吃俭用花十倍的价格去买一台彩电,也不愿花300港币去买一台更便宜的黑白电视。
这种消费观念对老一辈人许氏兄弟无法理解,不明白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如此。
不论如何,结果是花大价钱从美国进口的生产线,没有给双星的发展带来一点促进作用。
双星的黑白电视依旧只能卖到偏远贫穷的新界元朗,屯门,大埔等乡下贫困地区。
投资失败!
许家老人也不再提及振兴电视厂,心灰意冷,许家人渐渐对电视机厂漠不关心。
主营业务自那以后便从主营的电视机行业渐渐转向更赚钱的影院与酒楼生意。
电视机厂这个曾经帮助许氏兄弟发家的产业,反倒是成了家族资产中的累赘。
不过,两个老人在世时,家族子弟不敢提及卖厂的事情,知道这是老人的发家产业,心有不舍。
但是,随着时间进入80年代后期,年事已高的许氏兄弟中的许向远也相继离世,子孙后代再无顾忌。
加之许氏已传至四代家族人丁兴旺,但家族传承的弊端自然逃不过。
两位老人一走,兄弟阋墙的戏码立刻上演。
变卖家当,析分家产!
......
陈泽进入厂区在许氏大房长孙许晟睿的陪同下参观厂房。
他是打着买地的名义来看的厂房的,当然,主要目的还是几条电视机生产线。
此行是听说在元朗这里有一家老电视机厂,前些年新引进了两条生产线还能用,于是想着能不能将之买下。
他来香江的最初目的本来是采购一批电视便回去的。
可世间事总是不会按照人们的预想发展,没人会知道恰巧碰到股市大涨,耽误了时间,一眨眼他已经在香江待了好几个月,远超最初预定的时间。
不过,在通过股市赚到亿点点小钱之后,陈泽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买一批电视回去。
在他看来,既然有钱了,要买干脆就连电视机厂一块儿打包买了。
将电视机厂打包搬到大陆,自己开办电视机厂,自己提供货源,风险小还稳定。
同时,以工厂搬迁的形式到大陆投资,不但可以省去一大笔“汇率差”,还可以凭借“高新技术产业”享受低息贷款、土地政策优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