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最失败之作(求追读,求月票)(2 / 2)

唐朝小教父 南希北庆 1682 字 2个月前

我想娘在屋内还是能穿的呀!”

王守一道:“你娘就不用你操心了,那是特地为你准备的。”

王熙顿时反应过来,肯定是有准备,只不过是他设计的那种,而这种则是男款。

天呐!

王守一又道:“你先穿着试试看,若觉得有何不适,就跟爹爹说,爹爹再让人改进改进。”

王熙彻底明白过来,感情是让他提供意见。

毕竟他才是真正的发明者。

......

回到屋内,只见床头果真放着一套绿色的丝袜,尼玛,还是套装。区别就在于上身从女人的性感内衣变成了一个小马甲。

王熙是欲哭无泪,到底中间哪里出了差错,怎么会变成这样。

就是死,王熙也不会穿的。

他一开始准备拿把剪刀剪了,又想着烧了,最终还是塞在衣柜的最底层,不能再多看一眼。

......

然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目前正在与宰相张说,兵部员外郎宇文融商议政事。

“陛下是否疲倦?”

张说见李隆基坐在龙椅上,时不时摆动一下双腿,于是关心道:“如今天色已晚,要不明日再议?”

你们都看不见朕的杰作么?李隆基兴致阑珊地摆摆手道:“朕尚未疲倦,继续议。”

可他也不想想,谁没事会歪着头,往他胯下看,那不是变态么。

张说可没这癖好,又继续道:“陛下虽给与隐户极大的宽容,规定只要在百日之内自首,不但免于刑罚,还能免予六年租庸调,只收丁税一千五百文。

但是此令太急,且与旧归存在诸多矛盾,各地州县,难以执行。然而,若超过百日,则给予重罚,导致百姓反而会饱受其苦。”

目前唐王朝最为紧要的任务,就是财政,文治武功都需要钱。

而财政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隐户剧增,宇文融就给出一个解决之法,对症下药,严查土地和户籍。

去年李隆基就已经下令。

“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过期不首,即加检括,谪徙边州,公私敢容庇者抵罪。”

但效果不佳,可百日已过,这时候要被查出来,那就是重罚,百姓就更加不敢出来了。

张说认为此令过急,难以执行。

宇文融却道:“此非令急之过,而是在于诸多官员,未有担当,阳奉阴违,才导致执行不力。”

张说有些恼怒,跟你这小卡拉米在一起议事,本就跌份,你还反对我的意见,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官员们有所顾忌,也在情理之中,关键在于,最终惩罚的可是百姓。”

说着,他又向皇帝道:“陛下本意是想施以仁政,可若执行不当,将变为暴政,历朝历代,比比皆是。臣以为朝廷还应继续劝说,给予百姓和官员们更多时日。”

宇文融也不爽,也向李隆基道:“陛下,此事本就涉及到诸多利益,若不重罚,就更无人执行。”

李隆基也是非常纠结。

土地都让谁兼并,隐户都藏在谁名下,都是统治阶级,不给于责罚,谁会去执行,可若是一刀斩,最终苦得可能还是百姓。

再三权衡后,李隆基才道:“朕可以再下一道诏令,晓之以理,但同时朕也会加派人手,去各州县督促,此事不能无限的拖延下去。”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张说和宇文融也都表示赞同。

李隆基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二位可还记得,那日在宴会上,王守一提出为民置产的教育改革。”

张说点头道:“臣当然记得。”

李隆基道:“近日嗣濮王又上了一道奏章,进一步阐述此论,他表示土地兼并,只可限制,无法完全根除。且等隐户归从籍地,户口增加,土地不变,也是难以为继。

因此他认为,朝廷应当未雨绸缪,制定法令,保护工匠、佃农、甚至于部曲的权益,如此一来,这些人亦可为朝廷纳税。

当然,他说得是教育改革,应该将这些问题,纳入科举中,选拔适合的人才,为将来改革打下基础。”

张说、宇文融皆表示认同。

如果说马上执行,他们肯定会发对,这里面太多利益,没有执行的基础。但你说教育改革,时间跨度就很长,这当然是可行的。

关键他们也没有太多办法,去解决土地兼并这个顽疾。

李隆基见二人都赞成,于是道:“朕也非常认同,正好礼部尚书一职,还缺着,朕.......!”

不等他说完,张说就立刻道:“陛下即位一来,宗室外戚未有出任尚书的先例。”

这是姚崇提出来的,而李隆基也一直执行到现在,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李隆基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就礼部侍郎,且专管教育改革,其余礼部大小事宜,还是由韩休来主持。”

其实礼部侍郎,张说都有些不太愿意,但如果只是专管教育这一块,这权力其实是很小的。

张说也就不再反对。

宇文融则是低眉思索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