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21(1 / 3)

第21章Act 21

天色将晚。

因为回家的路程较远,两人便在学校门口的小吃摊先垫一垫肚子。

小吃摊不大,但十分干净。食客多是附近的居民,乡里乡亲。

宋敏行带着沈甜坐了下来。

“老板,要两碗凉粉。”

凉粉是夏天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

沈甜补充道:“老板,其中一碗凉粉不要香菜。”“好嘞!两碗不要香菜的!”

宋敏行是这里的熟客,老板自然清楚她的饮食习惯,听了沈甜的补充,笑问道:

“小哥也不吃香菜么?这点倒是和敏行一样。”看沈甜露出了一瞬间空白的神情,宋敏行不觉莞尔:“不是的,刚才那碗不要香菜的,是他替我要的。”“他那碗您照常给他放香菜就行,"宋敏行微微一顿,“小米辣最好少放一些,然后醋可以多加一点。”听了这话,老板和周围的食客顿时露出了会心的了然笑容。

毕竟,谁还没有年轻过呢?

上了年纪之后,在夏天的傍晚,偶然遇见了少年人之间的情愫,也会觉得美好动人。

周围的婶婶叔叔们纷纷感叹,这一看就是外地来的俊俏小哥,命真好。

因为“如今像这样体贴的妹儿可不多见”。沈甜红着耳朵尖吃着凉粉。

宋敏行先吃完了,看着身旁脸上直冒热气的男人,又看了看沈甜面前那碗凉粉,心生奇怪,老板也没给他放多少小米辣啊。

她给他倒了杯冰水,起身去付了钱,顺便打包了几张酱香饼,给姥姥带回去。

山民淳朴,街坊邻居之间互相信任,小吃摊收银的台面只放了一个铁盒。要结账的顾客直接把钱放进铁盒里就行,找零也是自助。

只有铁盒里的零钱不够找零时,顾客才会吆喝一声,喊来老板。

没有菜单,都是熟客,一张价格表烂熟于心,经营十年没有涨过价。

直到上个月,老板才在客人们的强烈要求之下,涨了五毛钱。

沈甜吃完了凉粉,学着周围客人的样子,将碗筷收拾好,放到摊位上的餐具回收处,末了临走时,不忘再擦一擦桌面一一经过观察,这些都是顾客的自发行为,沈甜也照着做。

做完这些,沈甜抬起头,正好看见宋敏行悄悄地将一个红包压在了小摊收银的铁盒下面。

回去的路上,沈甜按捺不住心中好奇,还是问了出来。“那个啊……“宋敏行有些不好意思,“是我高中三年吃过的荷包蛋。”

她读高一那年秋天,家里出了事。

宋敏行当时正是长身体的阶段,饭量大,恨不得一分钱也掰成两半来花,却还是不够吃。

一个冬夜,晚自习下课,饥肠辘辘的少年走到了校门口的小吃摊。

她要了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

小碗中碗大碗统一价格,宋敏行选的大碗。老板很快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

淡酱油底的细面,加了两根青菜,漂浮着一点葱花。“不够可以再加,加面不收钱。”

少年谢了老板,埋头狼吞虎咽。

几口下去,最上面的一层便吃完了,露出了面条下面窝着的一只荷包蛋,黄澄澄的,微微溏心。最后一根面条也进了肚,胃袋终于不再空荡荡得泛疼。宋敏行于是去结账。

正在煮面的老板头也不抬,她只是对第一次光顾的年轻客人说:“阳春面,三块五。钱直接放进盒子里,需要找零自己拿。”

“其实,一碗阳春面,只有青菜和葱花,三块五。”走在前面的宋敏行身形顿了顿,她回过头望了沈甜一眼。

“加荷包蛋,四块五。”

只是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阳春面里的鸡蛋是要单独另外加的。

老板给她加的荷包蛋,特意窝在了最上的面条下面,端出来和其他桌的阳春面并无不同,宋敏行也不可能盯着别人吃面的过程一-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并不知道,正常三块五一碗的阳春面里是没有荷包蛋的。“直到去年过年回来,我才在偶然间知道这件事。”但是那年春节期间老板一家去外地走亲访友了,之后的一年里宋敏行又在备考,直到考完了才有空回来。铁盒下面的红包里,装着她高中三年吃过的荷包蛋,还有少年一颗感念的心。

沈甜沉默。

他想起今早宋敏行给他下的那碗雪菜肉丝面,荷包蛋也是微微溏心,被面条盖住一一他当时以为,这样做是为了让面条裹上蛋黄更加美味呢。

但或许,其实是来自于年少时的那碗阳春面。两个人安静地走着,四下里寂静无人,只有明月高悬于夜空,照亮乡间的小道。

片刻后,沈甜突然察觉出了一丝违和:

“但是为什么,我们刚坐下来的时候,老板没有立刻打招呼呢?”

老板的态度亲切自然,但看不出特别的熟稔和热情。“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出了名吧。“宋敏行挠了挠脸颊。

沈甜更加疑惑了。

在他看来,要是有人突然发迹了,扬名了,但凡能搭上边的亲戚都要把门槛踩破了。

更何况是这样相逢于微末的恩情。

能默默将荷包蛋窝在面条下的老板,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