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3 / 3)

明就立刻停战。用一个人换边境的安危,自然是很划算的。

当他把此事在朝堂宣布时,李靖魏征等人自然找遍理由极力反对阻拦,而刚调来朝中担任枢密院都承旨的宋卿臣,一听官家竞然真想把他女婿捆起来送给辽人,立刻也出言激烈反对此事,还悄悄写信告诉了崔仙芝。太子希望李世民能一举帮他灭了金国,也指使了一些支持他的朝臣站出来反对,说如此对待武将,恐会伤了天下武将之心,还请官家收回成命.….

正在朝中两股力量僵持不下时,边关终于传回了迎战联军后的第二份捷报:宋军再次斩敌两万人!赵佶一听,马上就意识到优势在宋军,终于高兴地放弃了“交出赵时明求和"的想法,又连连称赞对方“果然是朕的福将”。

宋卿臣脸上带着赞同的微笑,心中却一片冰冷:我儿时明还在战场上为国奋不顾身死战,官家就想暗中求和,把他送给敌军受辱甚至丧命.…这是想让我家音娘,失去她情投意合的丈夫啊!

这样的官家,我忠他何用!

而在西北边军中,李世民虽然并不知道自己差点就被赵佶背刺了,但他对那个品行低劣的昏君已经有了高度的警惕心,早就打算:这趟只退敌于国门之外,并不会趁机再消灭三国更多的有生力量。

在摸清了三国联军的真实战力后,他就不动声色收起了高明的打法,开始以寻常战术跟对方慢慢周旋,有时甚至根本不开门迎战一一若按他的操练方法和战术行事,三年之内连灭这三国蛮夷简直轻而易举。但他得慢慢地打,多拖一日,他就能多握一日西北军大权,就有更多时间来筹备想做的事。

这场战事以宋军"缓慢而稳定的反攻胜利”步步前进,一直到了十月下旬,一心想趁此机会除去李世民的完颜阿骨打,仍在极力苦劝辽和西夏继续攻城,说宋军只有防守能力而无反击之力,只需再坚持些时日,对方必败。然而,在这个政和七年的三月,大宋西北军营却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郓王赵楷趾带着圣旨来了。李世民虽然没想到赵佶会临阵换帅,但他心念急转间已想好应对之策,并未表现出半分不满和愤怒,反是面色平静地接下了圣旨,又取出了兵符交给郓王。原来,如今民间又沸沸扬扬传起了“还位于太/祖子孙”的流言,赵佶一面派人去镇/压,一面又把怀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李世民:普天之下,还有哪个太/祖子孙能比他更优秀的?越这么想,他越认定是李世民打了胜仗一事,勾起了那些蝼蚁世人的妄念。

他担心对方这趟如果再打胜仗,在大宋民间将会愈发威名赫赫,而他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迫不及待把最心爱的派来“接收”军功,让这场战事的主帅摇身一变成了郓王赵楷,而功劳最大的李世民,则变成了听从对方指挥的副师一-当然,若是宋军这趟败了,领惩罚的便是李世民,堪称一箭双雕之计。然而,赵佶忽略李世民与生俱来让人忍不住亲近信任的亲和力,也低估了他这位举世无双的顶级将领,在军营中以实力奠定的强大影响力。

频频获捷的将士们听闻突然换了主将,一个个皆是暗中愤懑不平: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个真懂打仗的厉害主帅,他们在对辽战争中从没打过这么稳当的胜仗,眼看赵主帅就要带他们立下大功、军功赏赐眼看就要到手了,郓王又跑来瞎凑什么热闹?他这娇滴滴的小白脸,懂个屁的打仗!且不提尉迟恭被气得暴跳如雷成什么样子,就连一生耿耿忠于朝廷的宗泽和种师道兄弟,也对官家这般毫无人君风范的举动,暗暗失望愤怒不已一一

在他们看来,官家现在派郓王来军中担任主帅,摆明了是在提防李世民的宗亲身份,是想赤/裸/裸抢夺太/祖一脉的功劳。

若是官家一开始就不任用他,也就罢了,毕竟这是大宋皇族一脉相承的规矩。可是,如今既然主动废了这规矩给了人家兵权、人家又展现出了最有希望带领大宋灭辽灭西夏灭金的天纵将才..…官家这锱铢必较小肚鸡肠的做派,也实在太让人寒心了!

接下来,李世民表面上一如既往保持着平静沉稳的神态,可他越是对朝廷的决策毫无半句埋怨之词、越是对趾高气昂的郓王步步隐忍退让,这些军中武将的心心中,就忍不住涌出了更多的滔滔怒火一一

西北军好不容易才摆脱童贯那蠢货十多年的桎梏,迎来了一位能力卓绝真能打胜仗的统帅,郓王一个于国无寸功的花架子,整日在军中指手画脚不懂装懂,是又要带大家打败仗的吗?

远在汴京的赵佶当然不会猜到,这一回郓王的贸然到来,会给他和李世民分别带来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