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让张易和他们几个比一比(1 / 2)

为什么说怀疑是真菌感染。

因为刚才张易又仔细的观看了一遍这份病历。

首先,普通的细菌感染是可以被抗生素类,也就是b-内酰胺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等等七种抗生素攻克的。

这里面就包含了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等药物。

但这名患者的医嘱上面也写了,曾口服和静脉滴注过青霉素、头孢菌素这两种最广普的抗生素后,治疗效果依旧不佳。

由此可以推断,这名患者的病因一定比细菌感染严重。

再来可以考虑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在张易这里也不排除,但占比非常小。

为什么呢?

虽然患者本身确实是丙肝病毒的携带者。

但丙肝多数的临床症状都很轻,仅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慢性肝炎的症状。

最严重的也就是发展到后期成了肝硬化、肝癌。

这些症状都和李小均这种浑身皮肤溃破,并且身体里面也出现腐蚀的情况相差太远。

所以张易才觉得病毒感染不排除,但占比小。

然后是寄生虫感染。

其实广义上来讲,细菌、真菌甚至病毒都可以称为‘寄生虫’感染。

但区别在于真正的寄生虫是需要依附宿主才能生长繁殖,甚至改变生物形态。

且寄生虫大多为粪口传播。

也就是吃了带有寄生虫的食物等才会感染寄生虫。

(比如你吃了生虾,这虾里面有寄生虫,吃进去以后你就变成了这寄生虫的新宿主。)

而真菌、细菌、病毒就不一样了,它们是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不需要依附宿主自己就能活的好好的,还能稳定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的传播途径也比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更广泛。

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皮肤破损)、甚至气溶胶传播等,都是感染这类微生物的方式。

所以,临床上是把寄生虫感染和微生物感染做了区分的。

目前所用的医用光学显微镜都是可以找到人体内的寄生虫的。

免疫学检测法、病原体检测法等等,都可以查得到。

取样来源主要是粪便、分泌物、血液等。

但这个检查李小均也做了,没查到寄生虫。

总不能说寄生虫小到用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吧?

最后是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和普通细菌感染是不一样的。

两者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发病原因。

真菌感染的发病方式多是由浅表、皮下或者身体内组织被感染后,从病灶点开始向外慢慢扩散发病。

而细菌感染则多数是在血液中传播,从而缓慢流向全身发病。

前者感染后的症状多为花斑癣、手癣或皮下真菌病等。

而后者则表现为炎症、皮肤红疹、脓毒血症等。

感染方式和症状都不同。

李小均的检查单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很高。

这份病历蹊跷就蹊跷在,抗细菌用的青霉素和头孢都试过了,但无效。

然后抗真菌用的替考拉宁和特比萘芬也试过了,也是无效。

然后针对抗结核杆菌的吡嗪酰胺和异烟肼也试过了。

还是无效!

当然,张易觉得问题肯定就在患者身上。

可能还是这几个问题,只是他们没找出来而已。

目前,张易最怀疑的就还是真菌感染,只是可能没有找到能对症治疗的药物,所以才导致服药过后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才是病毒和细菌。

听完张易的解释,办公室里这些医生也默默的拿出手机打算再把这份病历仔细看看。

刚好这时候康彦明抱着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几本书回到了办公室。

刚好就听到了张易说的这段话。

康彦明垂眸思索了一阵,随后就走进来说道:

“张易,元培,何晓还有宇飞,你们几个等会跟我一起去一趟呼吸内科。”

嗯?

张易心想这不正好嘛!

他正好想去呼吸内科看看那个叫李小均的病人呢!

随后就又听康彦明一边往里走一边说:

“既然你们已经都看过病历了,那就一起再去看看患者本人,帮忙找找病因。

目前检验科的骨髓活检结果和重新做了一个肺组织的活检结果都还没出来。

只查出来了一个结核杆菌,但治疗效果不佳。

说明这个结核杆菌可能有,但不是导致他这么严重的原因。

你们大家就把这个患者当成是一个对自己的考核。

也可以看看你们能力到底如何。”

康彦明此举,就是想把科室里这几个比较拔尖的人才拿出来比一比。

第一,张易这次如果能帮着找到病因,那么他这个主任助理也会更加名正言顺,其他人也会打心眼里服他,不会再说是特权太多这种话了。

第二,如果蔡元培跟何晓他们找到病因了,那么只能说明老员工实力更强。

主任助理这个位置就算康彦明不换,低下这些员工也会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