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乐土模范城市(2 / 3)

“行了吧,真要让你挖石头,你一天也干不了。”

人们呵呵地笑着。

“没想到啊,我居然有一天当上了工人。”一位年轻的种田劳力者搓着袖子。

秦国士农工商的等级,在境内延续了上百年之久,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因为有了分别,人们就开始比较。

有钱的地主看不起没钱的地主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看不起所谓的士人、工人。只要对方没钱,法律规定再高的地位又有什么意义。

士人自诩有才学,看不起工人,觉得商人恶浊,认为农户可怜。

农户看着士人连块地都没有一天天住在别人家里,对别人嘘寒问暖,过得像条狗一样,瞧不起贫穷的士人,可是又想成为成功的士人。

因为成功的士人身上不沾泥土,只有他们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人上人。

商人则最看不起的就是士人,满口仁义道德,真他娘的虚伪。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做点骗人的买卖吗。没钱谈什么道义啊。

很明显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秦国的百姓们过去为了这些事,经常互相生矛盾。

时间久了,农户还是成了社会上地位最低下的,而商人成为了地位最高的,士人成为了地位第二的,工人成为了地位第三的。

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越是缺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

农户们现在最想的就是能够成为富有的人,或者成为有技艺的人,这样自己脸上才有光彩。

自从中国的文明程度高了起来,有了制度文化体系建设。从此种地便不算本事,种地成为了人最瞧不起的行当。

这话一说出口,在场的人都叫一个静默啊。

也许秦二世在世的时候,真的能够把这个社会上人的内心观念给改了,在秦国,士人第一流,农户第二流。

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让读书人享受最好的待遇,激励大家都去读书。

农户第二流,这可不是所有人都尊重农户,都秦二世三年了,还搞这种狗屁呢?

让农户成为社会上第二等人的办法就是只有能够变成光的人才能听见——让农户们成为有钱人,让种地不再成为力气活,让种地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工什么匠?现在是工人。只要有力气就能做工吃饭了。再也不是手艺人的时代了。”

许许多多的路人围在工厂门口,门前柳树成荫。男人们坐在树下聊天议论。

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他们都很崇拜秦二世,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建设。

有的人甚至携家带口,来成全自己,来实践人类共同的理想。

不过,科技城现在虽然面积不大,只在初始打造之中,可是不仅仅只有纺织厂落地啊。

跨过纺织工厂,其他地方正在兴建机器作坊,当然还有最主要的造纸厂。

发明机器,批量生产机器,把人的双手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让人从繁重的劳动之中脱身,随后去追求更多的东西。

当然,最属让这些外乡人感到秦国力量强大的就属于秦国在这个生态城里,竟然设置了好几条轨道车,这些轨道车,大多数段落都是借助动力势能来落成。

秦人非常聪明。在没有内燃动力机器发明出来的前提下,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去建造轨道车,就为了完成运输任务,节省人力物力,这时候借助外力为动力就成为了一种必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懂得借助天地自然的力量。

中国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明了,秦朝人继承了周礼,对人伦关系看的很重要;秦人的婚姻制度非常文明,构建了家庭这样的稳定的基本社会单元。

除此之外,就是他们的观念和思想,简直是领先世界。秦始皇发明的政治体制优势,互相把脑浆都打出来的西方人可能做梦也没法体会。

这种制度,为秦二世推行建设国有工厂奠定了基础。

而对秦国发展科技最有用的思想则是中国从来不搞什么自然崇拜,中国人只想利用自然,给自己造福。

南越族人对天地所生万物生灵都用一种近乎崇拜的姿态,中国人却很早就懂得利用天地自然的力量。

就在秦二世为轨道车前进的问题发愁的时候,工匠们竟然自然地意识到,他们不仅仅可以借助地势动能,他们可以利用风和水的力量。

秦国人曾经完成了郑国渠这样的壮举,完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对秦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他们这个民族不能征服的,没有什么是他们这个民族所创造不出来的。

区区轨道车,没有电、没有内燃机,秦人照样能够让这车开起来。

自然地,有轨道车的运行比预期提前了。

相里车领着新的墨门弟子,穿着黑色的袍服,在各个工场间走来走去。

他们决定利用现有的水力,建造一个大型的动力水车。再利用风力建造一个风力车。

不过水力肯定为主,风力肯定为辅。

因为研究这些,相里车等人研究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能量。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力的概念,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他们希望能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