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李象要诛心(求追读)(1 / 2)

原则上来说,太极宫中甘露殿才是皇帝的寝殿,然而由于李世民个人的习惯,所以才在立政殿起居。

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孙皇后才会在立政殿陪他,如同寻常百姓的夫妻一样。

这也是昨日张玄素能够去立政殿见驾的原因。

大唐初年以内廷地区的两仪殿为内朝,是帝王与宗人集议,或是与臣子商议国事之处。而老李也经常会在两仪殿接见使节,或是设宴与大臣共饮。

在前往两仪殿的路上,李世民已经给李象透了底。

昨日将张玄素下狱,并不是因为李世民觉得他犯颜直谏有错,而是为了安抚李象维护父亲的孝心。

说话的时候,李世民也在关注李象的反应。

将李象带到身边,只是一个开始,老李也打算试试这個孙子的成色。

大号快废了,是时候该考虑练小号的事情了——但这个小号能否堪得大用,还需考察。

能自告奋勇跟着他,这一点老李很满意,这孩子不是那种有点什么事就向后退缩的人。

正所谓三岁见大,七岁看老。

而“得知真相”的李象并没有任何情绪波动,这超出了老李的预料。

此子年幼,却已知道喜怒不应形于色。

嗯,是我孙子!

李象不知道爷爷的弯弯绕,他只是单纯觉得不能让张玄素这么轻易就被放过。

无关对错,只是立场。

若是今日张玄素能够轻易脱罪,以后东宫属官进谏必然变本加厉。李承乾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多看一眼都会爆炸,李象可不敢掉以轻心。

他在思索,一会儿应该怎么应付这三个自魏征以下前三的嘴强王者。

走到殿门口时,李象伸手揉揉脸,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

李世民愕然地看着孙子表演变脸绝技,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你这是干什么?”他低声问道。

“最大的财富,就是让敌人过高估计我的缺点。”

李象瞬间变脸,一副萌萌哒的样子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闻言,不禁脸色一黑。

“胡闹!那都是你的长辈,什么敌人!”

但呵斥的同时,老李的心里还是有些满意。

在这个年龄段就有这种认识,已经胜出同龄人许多了。

与此同时,心中对李象的评价又上升了一分。

进入殿内,三位臣工已经等候多时。大唐并不像后世明清时期那般规矩森严,尤其是在这种非正式场合,孔颖达等三人甚至还能坐上一会儿。

见李世民前来,他们三人立刻起身见礼。

“不必多礼,嗯,于卿与孔卿应该见过象儿,时文(萧瑀的字),这是吾之长孙李象……象儿,还不给三位长辈见礼?”

论起来也没毛病,孔颖达和于志宁理论上都是李承乾的老师,而萧瑀是他同爷异奶的大姑襄城公主的公爹,在座的各位都长他两辈起步。

“小子李象,见过宋公、孔师、于师。”

李象立刻见礼,但面上仍旧有不平之色。

于志宁和孔颖达立刻侧身,不受李象之礼,同时也还了一礼。

但萧瑀则大模大样地站在那里,接受了李象的行礼。

“臣记得上次见长孙时,长孙也就这么高。”

说着,萧瑀比划了一下。

“转眼之间,长孙已经快成人矣。”

“自贞观九年时文离京,至今已有八年矣。”

李世民也颇为感慨地说道。

又寒暄几句,终于切入正题。

孔颖达率先站出来,为张玄素抗辩。

“陛下,太子左庶子张玄素不过一时忧愤,直言进谏本就无过,为何将其下入狱中?”

“张玄素出言无状,故而下狱按律论处。”

李世民的回答很官方。

“左庶子一腔热血忠贞为国,直言进谏有何不妥?太子不能纳谏,难道陛下也不能乎?”

孔颖达还在继续输出。

李世民没说话,而是看了一眼李象。

轮到你上了。

“孔师所言,李象认为不妥!”

李象出言说道,面色愤然不平:“张玄素狂悖,屡屡出言冒犯我父,难道这就是为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

“直言进谏,何错之有?虽死而无憾也!”

孔颖达一甩袍袖,明显就是和张玄素同款的“小子不足与语”。

“况且不能纳谏,乃是君主之过,非臣下之罪!”

“那不知孔师进谏的目的是为何?”

李象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孔颖达:“是为了匡正君主过失,抑或只是为了进谏?”

孔颖达看了一眼李象,冷哼一声道:“当然是为了匡正君主过失!”

“观孔师之行,恐怕不然吧!”

李象冷笑一声,继续输出:“明知我父不喜直谏,却要屡屡犯颜,汝等倒是成全了直谏的好名声,可我父却落下不能纳谏的恶名!”

“君主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算是李象这一介黄口孺子都知道,像我阿翁这样的圣明君主,从古至今便是凤毛麟角。”